民間藝術作文[精品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間藝術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間藝術作文1
在我家的電視上,擺放著一個小巧玲瓏的沙漏,它不像別的藝術品那么大,而是很小,但很精致。
它的兩個圓頂分別在兩邊,由三根黑色的`小柱子頂著,中間是兩個圓錐形的玻璃,玻璃正中間有一個很窄的縫隙,玻璃中的沙子就從縫隙中流過。整個沙漏不是五顏六色的,而是只有黑、白兩種顏色,但我覺得有這兩種顏色就足夠了。如果它是五顏六色,會使人覺得很刺眼,顯不出它的獨特的美。所以,我覺得只有黑、白兩種顏色搭配出來才協調,給人奇妙無比的感覺。
沙漏的用法是:把它倒過來,讓沙子通過縫隙流到另外一個圓錐形的玻璃中。
雖然只是沙子流過,但卻包含著深刻的含義:那銀白色,閃閃發光的沙子的流逝,在告訴我們時間也在流逝,要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能讓時間白白流逝,要發奮讀書,認真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想如果這沙子是黑色的,看到它流過,時間就仿佛黑夜一樣,悄然無息地流過。
這就是我家的藝術品——沙漏,不要看它小巧玲瓏,不太顯眼,卻非常富有深意。每當看到沙子的流逝,就好像看到時針和分針兩兄弟在賽跑,讓我們珍惜時間。所以,我對這件藝術品愛不釋手。
民間藝術作文2
今天,我學完琴出來,在門口看到一位不起眼的中年婦女坐在一個不起眼的小攤前忙活著。說不起眼,是因為那個攤位只有我們的一張課桌那么大,可是她旁邊的草垛卻有一頭大象那么大,而且草垛上插滿了用糖做成的各種動物。
我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腳步。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
“我們請她做一個吧!眿寢寙柫藘r錢,只要三元,我選了一條跳躍的鯉魚。只見她麻利地在桌前的白色大理石板上抹上一層油,然后從右手邊的鍋子里舀了一勺化好了的糖汁,用一把平鏟輕快地抹在大理石板上,頃刻間一條鯉魚的`魚身就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就像中國畫的
“大寫意”。她又舀起一勺,朝魚身慢慢傾倒。隨著糖汁的緩緩流下和她手不斷地舞動,魚身上的鱗片出現了。隨后是魚鰭和魚尾,片刻間,一條鯉魚已呼之欲出。她拿起一根竹簽子放在魚身上,可魚眼呢?卻見她用那鏟尾的尖蘸了點糖在魚眼處一按,
“真的是畫龍點睛!”我忍不住叫了出來。當那位婦女將那條活靈活現、晶瑩剔透的糖畫魚遞到我手里時,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我用舌頭舔了一下,呵,真甜。】晌也簧岬贸裕疫要好好欣賞。
不知什么時候,原本空空的攤位前一下子圍了很多人,成了一道最搶眼的風景。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告訴我,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的民間手藝,它在我們勤勞的民間藝人中傳承……聽著媽媽的話,我心里想:我們中國的民間藝術可真神奇呀!
民間藝術作文3
凡是看過中國傳統工藝——面塑制作過程的人,無不驚訝于它的神奇。面塑可以把各種事物的形態塑造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人物面塑主要由五個步驟組成。
首先,要選擇面塑的材料。這種面由普通面團和糯米面外加防腐材料糅合而成,外加一把小刀、一支毛筆及一些廣告顏料。
第二步,先做頭部。把面團揉成瘦長橢圓狀,再用小刀勾勒出人物的面部輪廓。而后,再用毛筆蘸著顏料涂在面團上。再用小刀刻出一縷縷頭發,也可適當在頭發上加些飾品。作飾品有個竅門:先大后小,先輪廓,再局部。
第三步,再做軀干。根據人的'大小,選取適當大小的面團,把人的姿態大體捏出來,之后一點點就加工,并把衣服的輪廓刻畫出來。而后把這些物品上色。
第四步,刻畫人物四肢?稍谲|干上直接捏出,也可用面團捏出四肢,然后連接起來。前者整體感覺較連貫,后者軀干較前者豐滿。也可在人物的手、胳膊上加上適當裝飾品,如包、花籃等。而鞋和腳一般都是一氣呵成的。所以,只需用刀在腳部把鞋和腳稍作分離,有層次即可。
第五步,風干。一個光鮮艷麗的作品要制作成功,風干這道環節必不可少。風干時應注意,不能陽光下暴曬,以防爆裂,要陰干;也不能風力過大處,要慢慢風干?傊,要放在陰涼透風處。
經過這幾個步驟,一件面塑作品就可以出爐了。作為炎黃子孫,保護民間工藝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民間傳統工藝吧。
民間藝術作文4
中國地大物博,聞名中外。民間藝術讓人嘆為觀止。中國美食,古代服裝,民樂……若人喜愛。特別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古董更是讓人愛不釋手。
民以食為天,先來說說小吃吧。中國小吃眾所周知,水餃:雪白的面皮里包著鮮美的肉餡,吃一口就香氣撲鼻而來,令人回味無窮。寧波湯圓:糯糯的外皮包裹著黑黑的,甜甜的芝麻豬油餡。咬上一口,香甜可口,滿嘴留香,簡直是驚世珍味。哦,還有我小時候最愛吃的冰糖葫蘆!紅紅的焦糖里面包著的是又酸又甜的三楂,完全是絕配。讓人無法抵抗它的誘惑,吃了第一口馬上就想吃第二口。
再來說說旗袍吧。旗袍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的改良品種了。最早是從滿族女性的傳統服飾開始流傳的,一直到現在都備受婦女喜愛。它的做工精美運用了各種刺繡,鑲、嵌、滾等工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提花棉,做成最中國的服裝——旗袍,穿在發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征。
下面再說到青花瓷。這是我們常人很難看到的,現在也只是在電視的鑒寶節目中能看到。一個個形狀各異的瓶身上畫有許多青藍色的圖案。有祥云,有菊花,有各種曲線…非常美麗?瓷先ズ軜闼孛烙^,不夸張。也是古代皇帝最喜歡的器皿之一了,F在更是古董愛好者爭相收藏的寶貝了。
嘿,還有我們古代的民樂呢。也不能把它給忘了。代表各個民族特色的民歌,具有中國特色的京劇,還有那些古箏,揚琴,笛子,二胡,琵琶,葫蘆絲所彈奏,吹打出來的優雅的聲音,可以柔情似水,如涓涓細流侵人心脾。也可以萬馬奔騰,讓人情緒高揚。我尤為喜歡笛子,它所吹奏出來的聲音清新悠長,好似鳥鳴,又好似給我們帶來花香。讓我覺得我就生活在大自然中。
雜技,剪紙,抖空竹……民間藝術數不勝數。這些都是我們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要好好珍惜,保護留傳永遠!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一直為你而驕傲,為你而自豪!
民間藝術作文5
少時在姨母家,她家居住的小街上有一個字畫鋪,主人是個退休工人,性喜寫畫,興起時常當街鋪紙,一路寫去,誰說好就拿了去,一文不要。于是當地許多平常人家都懸掛字畫,普通之家也有了書香之氣,真是文化蘊生文化,佳境衍生佳境啊。
收舊的吆喝,孩子游戲的歌謠,今日盛行的手機短信,都該算民間藝術。許多被正史遺漏的東西在民間流傳下來,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歷史文化。
平常人少有機緣交識藝術大師,品嘗到藝術的至高之境。好在民間藝術讓人感覺藝術離凡人并不遙遠,只要有雙有心之眼就能夠感受到它,感受到藝術的力與美,感受到自己活得不算個糟人。
我國民間有很多不朽的藝術,它們就像璀璨的星光,點亮我們心中的遐想,為我們帶來視覺、聽覺、感覺的享受,比如我們這一單元的剪紙、神話和安塞腰鼓。
這讓我不禁想了很多,就說“熟能生巧”吧!姥姥就是因為熟能生巧,才讓人物、動物、植物、器物,在手中一一呈現,無所不能,一張普通的紙在她的手中轉瞬間就變成了一件藝術品,這需要心靈手巧、長期的觀察和歷練。經她的手帶來的神奇,不但她的小外孫忘不了,連我們也記憶深刻。
牛郎織女,是家喻戶曉幾經流傳的美好神話故事,因為善良,因為愛,他們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得到同情、贊許和好評。追求幸福自由的牛郎和織女雖然一年只能相見一次,但他們有那一群群喜鵲的相助,有我們真切的祝福,也是一種幸福哦!希望有一天,他們的精神能夠感動上蒼,長相廝守。
還有黃土高原的后生們,給我們展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因為對腰鼓的熱愛,因為對腰鼓的熱情,使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不要命的捶起來,光和影的舞姿充滿了力量,人與鼓的`結合奇偉磅礴,為黃土高原上增添了幾分絢麗的色彩,為激情的勞動人民增加了一些振奮的氣魄。
我們中國民間藝術多姿多彩,大放異彩。記得去年回老家,正趕上老太爺(我爸爸的二爺)的七十大壽,形式隆重,很是熱鬧。其中有一項是唱大戲,搭了兩座高高的戲臺,圍的人山人海,說是豫劇卻揉合了地方的一些唱腔,衣著華麗,扮相新穎,劇情動人,通俗易懂,吸引了方圓幾里的人來觀看,一連演了好幾天,還意猶未盡。這就是民間藝術,來源于生活,回放到生活,帶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
民間藝術作文6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對剪紙最感興趣。我通過翻閱課外書、上網查資料,了解到許多關于它的知識。
剪紙來源于生活,是老百姓最普及的'裝飾藝術。它的歷史悠久,從紙的出現便開始就有了剪紙手工藝術。其實早在沒有出現紙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流行了。那時剪紙是雕、挖、剔、刻、剪的技術在金箔、皮革、絹帛,或者在葉子上剪刻樣子。通過挖空、雕刻的技術做成藝術品。
剪紙不僅僅是起到裝飾家居、美化環境的作用,它主要的原因是表現納福迎祥。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現在剪紙已經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過對剪紙的了解,使我更加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燦爛與輝煌。我為能生長在這塊古老的神州大地而驕傲自豪!
民間藝術作文7
夏天的一個黃昏,太陽正緩緩西下,但這時在一處十字路口,卻熱鬧了起來,一群身穿粉紅一的表演者,帶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木制鼓,后頭緊跟一輛輛華麗的車,熱鬧的民藝表演就要開始了。
這次的民藝表演,花樣百出,我最先目睹的是打鼓者,他們的鼓款式不一,有的拿鼓棒敲打,發出的聲音低沉而響亮,彷佛大將軍要出征般的雄偉;另一種則是以手擊打,聲音十分清脆,讓人充滿活力。這兩種鼓在路上調和的演奏,為大會增添色彩。
后頭的車子,樣式很多,有巨魚、恐龍…等,車上表演的女郎,每人都穿得很清涼,活力四射的跳著舞,路上的行人看得直拍手,我也是其中之一。
這次的民藝表演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十分精彩,讓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后還能再來!
評語:
將整個嘉年華會寫得這么有聲有色,讓人身歷其境,實在佩服!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文筆流暢,文章鋪陳也很有層次!真的很棒!
唯一的缺失是某些用詞太“口語化”或是重復使用率太高,像口頭禪似的!試著將修改過的文章再念一遍,便能感受問題所在!
民間藝術作文8
4月7日下午,我們瓦市小學晚報小記者來到甌海茶山的泉川藝社來采訪民間傳統藝術大師——王大普先生,并來體驗與制作百鳥燈。
剛到泉川藝社,隱隱從窗口看見了一只碩大的鳥燈,燈上涂著艷麗的色彩,我心想:這就是百鳥燈吧!果然名不虛傳,長得這么像一只真正的鳥!我帶著好奇和疑惑進入了百鳥燈制作室。哇!這里居然有這么多漂亮的百鳥燈。我看著那個未完成的骨架,喃喃道:“這樣一個骨架要做多久呀!”大家欣賞了一會兒奇麗的.百鳥燈,就坐下來,開始采訪。
起初,我們不敢提問,老師先提問:“百鳥燈是干什么的?”
王老師十分和藹地回答:“百鳥燈用于民俗活動,祈禱風調雨順!
另一個老師問道:“百鳥燈有多少年的歷史?”
王老師回答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
我再也忍不住了,大膽舉手,問道:“王老師,您為什么要制作百鳥燈呢?”
王老師向我解答:“因為我想保護傳統文化,讓她傳承下去。”
另一位同學見我開始提問,她也舉手問老師:“王老師,您一般做一個普通的百鳥燈需要多少時間呢?”
王老師不假思索地說:“只要四天!
全場都驚呆了!我原本以為做一個要一個月呢!沒想到只用四天就可以完成。
老師又提問:“制作百鳥燈需要什么材料?”
王老師回答:“制作百鳥燈需要竹面、尼龍布、做鞋子的廢料、塑料繩、膠帶紙、萬能膠、顏料、鐵絲等材料。”
……
采訪之后,我們去看王老師制作百鳥燈的骨架。只見,王老師的手拿著一根竹面,折一折,用塑料繩綁一綁,再用膠帶紙繞一繞,一只“鳥”的腿就做好了。
我看完老師制作骨架,也躍躍欲試,拿了一條竹面,按照老師的步驟去做。沒過多久,一只“肥肥”的鳥腿骨架制作成功了。
這次采訪活動,讓我體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民間藝術作文9
大年初七我去了青少年宮參觀“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精品展”。展覽有慶陽荷包、鳳翔木版年畫、曹繼華國畫、藍印花布、河南鈞瓷、塤等。我覺得藍印花布最好玩!好玩在它的染料是竟然是板藍根的根。我還看了很多精彩的演出,有硬氣功、變臉、滾燈、提線木偶、脖子轉珠。我覺得變臉最有趣,一跺腳就變了一張臉。硬氣功最恐怖,因為有吞針,然后又在肚子里把針穿上;還表演用脖子把手指粗的'鋼筋頂彎,嚇的我心驚膽戰的!
民間藝術作文10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媽媽吃過早飯后,便急急忙忙出了門,生怕再次錯過今年的民間藝術表演(去年因為出來晚了,所以就沒有看到表演)。
從建行前面拐到溫州路向北望去,路兩旁三五成群的人們正在絡繹不絕地趕往表演場地——溫州路北端。其實我們還沒有到地方就已經遠遠發現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動聽的鑼鼓聲傳入耳中。我和媽媽又加快了腳步,不一會兒也到達了目的地。哇!每個節目的表演場地,都被人們圍得水泄不通,表演的節目有:舞龍、扭秧歌、打鼓、獅子和大漢、撐旱船、羊抵頭燈、魚燈等。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兩個秧歌隊。第一個秧歌隊,一個個阿姨拿著紅扇子、綠扇子,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她們把手中的扇子舞得忽高忽低,扭得十分盡興;第二個秧歌隊,陣容要比第一個大一些,不過她們都扭得很整齊,十分有趣,吸引著旁邊的路人駐足觀看。
接著映入眼簾的是舞龍的隊伍,一條金龍與一條玉龍伴著震耳的鼓聲在天空中盤旋,舞龍的人,一個個動作嫻熟,十分專心,而且這兩條龍的做工十分精細,可以看出他們為此付出的心血,這兩條龍在他們手里仿佛活了一樣,一會兒在空中盤旋,一會兒在空中甩尾……
正當我為舞龍人的優美動作而佩服時,眼前又出現了一個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羊抵頭燈”。它是由一位農民老爺爺舉著的,用木頭做的丁字架的上面是一副對聯,架子下面兩邊各用兩根繩子吊著一只胖乎乎的白山羊,其中一根繩子吊在山羊的頭上,另一根吊在山羊的脊梁上,繩子是從架子上兩邊分別固定的兩個鐵質的圓環中穿過的.,所以繩子能夠上下移動,而兩只山羊的表演全靠這兩只繩子控制著。這個燈的玩法是先將山羊肚子里的燈點著,然后小心的將架子舉起,因為現在是白天,所以老爺爺沒有點燈。因為一開始這兩只山羊身上的繩子被老爺爺輕輕地拿著,等于說兩根繩子是完全松弛的,所以兩只山羊頭是分開的,如下圖中第一幅圖所示;但是當老爺爺把手中的繩子猛地向下拉時,只聽得“嘭”的一聲,兩只山羊的頭頂便重重地磕在了一起,難分難解,如下圖的第二幅所示。如果再把手中的繩子松開的話,羊頭就會分開,十分有趣。媽媽告訴我,這位老爺爺應用的是到了初中才可以學到的《物理》學科中的滑輪知識。我在為這兩只山羊的精彩表演而不停贊嘆的同時,又不得不為老爺爺的智慧而佩服!這是我今天最感興趣的一個表演。
接著,我們又看到了生龍活虎的獅子和大漢的表演,旱船、騎馬等表演,還看到了可愛的猴子、魚燈等。
表演結束后,我和媽媽隨著人流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表演場地,同時也十分敬佩這些表演者,要知道“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要表演出這么令人贊嘆不已的節目,這得需要排練多少個日日夜夜呀。這次的民間藝術表演讓我長了不少見識!這真是我們國家珍貴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
民間藝術作文11
剪紙,又叫刻紙,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顧名思義是用剪刀把紙剪成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或玻璃上、門上、燈籠上,表達了濃郁熱烈的喜慶氣氛。
剪紙的作品豐富多彩,那美麗的'小鳥好像在歡快地歌唱;十二生肖正在舉行森林大會呢;壽桃里刻著飛舞的鳳凰——栩栩如生;兩只伶俐的燕子正在梅花枝頭上說著悄悄話……多姿多彩、變幻無窮。剪紙真是美的享受!
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是“兔子吃草”。那只小兔子的眼睛像鉆石一樣亮,它的尾巴像一顆小球上面沾滿了絨毛舒服極了,整個身體像是一朵朵雪花組成——漂亮極了,吃草的樣子更是惟妙惟肖。
看著這些精美的剪紙,我也手癢癢的,跟著電腦上的照片也動起手來。首先我一折就三下五除二剪好了,但是一看作品嚇了一大跳,作品盡然變成了兩半;不服輸的我又重新再剪了一遍,這次雖然不是兩半,但是仍然要合起來才是完整的圖案。我仔細地研究了一下后終于找到了竅門,第三次折了三下后再剪,最后一個漂亮的“月餅剪紙”展現在我面前。
剪紙,我發現看起來簡單剪起來真的有點難,難怪會被稱為國家文化遺產呢!
民間藝術作文12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證,證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1100年。過去剪紙常用于民俗活動和宗教儀式。而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于裝飾,也可以作為禮物贈送給親朋好友。
由于地域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等的不同,全國各地剪紙存在不同的風格,而廣東佛山剪紙就是其中的一種。佛山剪紙歷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朝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并遠銷南洋各國。佛山剪紙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別有銅襯、紙襯、紙寫、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染色、純色等九大類。剪紙分為陰刻和陽刻兩種不同的剪紙表現方法,可以剪人物、花草、動物等。
要想學好剪紙,先要學好它的基本功:繪畫,等繪畫過關后就可以開始學習最簡單的用剪刀來剪。剪紙藝術中的.基本符號有小圓孔、月牙形、鋸齒形、柳葉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繪畫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練得很好之后,就可以嘗試著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時一定要非常小心。
我以前所就讀的學校三年前就開始開設了剪紙這門學科,因此學校的同學和老師的剪紙都非常出色!妒フQ琴聲》、《收獲》、《花舞》等作品都是我們學校的師生精心創作出來的,在多次剪紙比賽中獲獎。
剪紙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現在已被列為省首批文化遺產重點搶救對象,讓我們用心去學,用心去剪,做好剪紙傳承的接班人吧!
民間藝術作文13
剪紙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它用手工刻制,再點染以明快鮮麗的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為年節的裝飾,貼在紙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我也很喜歡剪窗花,因為它比較簡單,容易學,老師上課一教,我馬上就學會了。還因為剪窗花要準備的東西也很方便,只需要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就可以做出一份美麗的藝術品,把它貼在玻璃上,就能把窗戶打扮得漂漂亮亮了。我把我剪的窗花貼在房間里,可好看了!
剪紙藝術相傳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農忙務農,農閑刻窗花。他們通過靈巧的雙手,創造了大量的優秀作品。
剪紙真有意思!
民間藝術作文14
糖畫是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既是糖又是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人兒,是我國的糖畫藝術。
我走在老街上,一陣甜蜜清香撲鼻而來,我循著香氣一路走過去。在路邊,一位老爺爺正在賣糖人,他身上穿著一件素凈的棉衣,手拿著工具,正在專注的做麥芽糖。
他把麥芽與糯米濾出汁水,放入攪拌機中攪拌,直到粘稠狀再放在鍋中燉煮。這樣,糖畫的'原材料就算完成了。
糖畫爺爺不用印鑄模具,而是直接拿小銅勺,舀糖液繪出圖案。用小圓勺舀起糖液,隨意揮灑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一提,一揮,一點,一捺。速度飛快,一氣呵成。隨著糖液縷縷灑下,不到1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副糖畫。桌上放著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尤其是威風凜凜的游龍和絢麗多姿的鳳凰,讓人拍案叫絕。
我向爺爺要了游龍的糖畫,只見他手拿湯勺,用手腕帶起勺子,糖液在勺中點點灑下,飄過美麗的弧線,糖液在爺爺的手中飄灑,揮舞,仿佛被賜予了生命。在大理石板上,刷刷留下了不少痕跡。那些線條曲折,柔美,十分美麗動人。刷刷,爺爺一點,一提,做了個完美的收尾。瞬間一只活靈活現的游龍映入我們的眼簾,大家無不被這工藝所驚嘆,周圍的人都嘖嘖稱奇。
在我們的民間,還有許多像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去保護和傳承!
民間藝術作文15
中國皮影戲
中國皮影戲歷史悠久,相傳皮影戲產生于漢代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死后,漢武帝思念成疾。宮中有個叫少翁的人,用素紙剪成李氏人形,將紙放在燈前投影到帷幕上,武帝看后,似見到李氏一樣,病漸好。
這便是皮影戲的雛形,后來發展成為皮制,再配上音樂、唱腔,慢慢形成了皮影戲。興盛于隋唐,到公元十世紀宋朝進入極盛時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已有多處皮影戲演出情景。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元代起,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并遠播海外,成為世界性的藝術。還隨軍事遠征并海陸交往,相繼傳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爾其、暹羅(泰國)、緬甸、馬來群島、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亞歐各國。皮影俗稱“燈影戲”,又有“電影始祖”之美稱。
皮影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皮影戲的表演道具,而皮影則是中國古老而精美的傀儡戲,它是利用燈光將獸皮雕刻的各種人物雕像、景物映在幕布上演出,故而得名。法國史學家喬治薩杜爾稱它為“世界電影的始祖”。
如今,只有烏鎮的皮影戲館還在天天演出,隨著烏鎮旅游業的.發展,烏鎮的皮影戲走進了蘇州、上海、韓國、德國等地,以其獨有的民族魅力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喜愛。
觀賞民間工藝
閑來逛街是大家都愛做的事,老在家里悶著,這對平時忙碌的人們感到很悶的,希望出來透透氣兒。大街上盡是人群,三三兩兩的結伴而行;虼掖亿s路,或忙著擠公交車或者打的,或者佇足觀看。
最吸引我的,是民間手工藝人,那讓我驚奇的同時,更佩服他們的靈巧和智慧!
平時基本聽不見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常,感覺很新鮮。剪紙藝人的窗花更另人叫絕,紅紅的紙張隨便就出來人物或者動物的影子,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而真正的貼窗花,我們這里還不常見,也許在農村能夠看到吧?倒是去天津的時候,看到家家戶戶都帖上窗花和對聯,遠看紅紅的一片,煞是好看!
【民間藝術作文】相關文章:
民間藝術作文【經典】01-10
民間藝術的作文【經典】05-20
民間藝術作文06-26
民間藝術的作文08-06
民間藝術作文06-27
民間藝術的作文(經典)01-16
民間藝術作文【熱】12-03
關于民間藝術作文12-12
[熱門]民間藝術作文05-03
民間藝術作文【推薦】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