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哲理寓言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哲理寓言故事(精選15篇)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哲理寓言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哲理寓言故事 1
海獺的石頭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域生活著一種可愛的動物——海獺。海獺是世界上最小的海洋哺乳動物,它們常年生活在海洋里,大部分時間,海獺不是仰躺著浮在水面上,就是潛入海底覓食。
海獺喜歡吃海底生長的'貝類、海膽以及螃蟹等,海獺的食量很大,它們每天要消耗自身體重三分之一重量的食物才能保持熱量需求,所以海獺總是忙忙碌碌地潛到海底去尋找食物。
海獺潛入海底捕獲貽貝、海膽等,同時也會從海底撈上一塊兒拳頭大小的石頭。開始時,人們有些不解,在海底覓食已經夠辛苦了,為什么還要弄一塊兒石頭上來呢。
等海獺從海底浮上來后,人們才明白了石頭的妙用,也不由不佩服海獺的聰明了。原來,海膽、貽貝等都有著堅硬的殼,海獺靠牙齒是無法咬開它們的。于是海獺就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是把從海底撈上來的石頭當砧板,把海膽、貽貝等往石頭上砸,直至砸破為止,然后就可以盡情地享受里面的肉了。
看著海獺笨拙的身體仰躺在海水里,把石頭放在腹部,然后用前肢拿著海膽,使勁地往石頭上砸去,一下,一下,它的身子在海水里也隨之一起一伏,海水一圈一圈地蕩漾開來……那個情景真的很震撼人心!
海獺之所以能夠享受美食,是因為它們在捕獲食物的同時就想到了該怎樣去享用那些食物,它們把一切事情想到了前頭,不打無準備之仗。
反觀我們生活中,總有人說他努力過、奮斗過、拼搏過,可是有時離成功總還是差那么一點點。我想,我們得好好向海獺學習,也許我們差的就是海獺的那塊兒石頭。
哲理寓言故事 2
摒棄心中那份貪念
西漢開國功臣周勃在隨劉邦起兵反秦中屢建戰功,被封為絳侯。漢朝建立初年,又率兵平定韓信叛亂,官拜太尉。高祖劉邦死后,周勃又與陳平等一起設計智奪呂家軍權,一舉消滅呂氏諸王,擁立劉恒為帝,劉恒感念周勃輔佐之功,又升其為丞相,周勃也毫不推讓,慷慨赴任。
因周勃連年征戰,少有讀書,雖敦厚勤勉,為人樸實,但治國理政不是靠沖殺拼斗,它需要的是管理才能和用人智慧,而周勃對這些卻是一竅不通。有一天,漢文帝劉恒心血來潮,想要了解一下國家的事情,他就問右丞相周勃:“全國每年要審理多少案件?”周勃聽后,搖搖頭小聲地回答說不清楚。文帝又問道:“全國每年收入多少銀兩,又需要支出多少銀兩?”周勃仍是糨糊一團,急得直出冷汗,汗水把內衣都弄濕了,也答不出文帝的問詢。無奈,漢文帝只好轉過身問左丞相陳平,陳平卻對答如流:“審理案子的事,有廷尉負責;問財務的事有內史,只要問問他們就清楚明白了。”文帝十分滿意陳平的'回答,周勃甚感羞愧,便辭去了右丞相的職務。可是,待陳平死后,他又走馬上任去過丞相癮了。有人曾勸他不要擔任丞相,說他不是那塊料,可他認為自己軍功赫赫,不愿丟失自己的名望。
后來,有人陷害告發說周勃要謀反,文帝便借故免去了他的丞相職務,他被迫回到封地絳縣避身。可這些人仍不罷休,又羅織罪名把他投入大獄,在獄中,周勃仍不愿放下架子,結果又被獄吏折磨得死去活來、困苦不堪,在文帝的過問下,才被放出監獄,出獄后不久,便郁悶而死。
周勃死后,他的兒子周亞夫承襲了父親的封號,并很快成長為一名軍事將才,他作戰勇敢,治軍有方,文帝勞軍時,周亞夫敢于以軍紀之禮迎接皇帝,深受文帝贊賞。他北擊匈奴,鎮守邊陲,屢立奇功。文帝臨終,囑咐太子劉啟要重用周亞夫。劉啟稱帝后,立即任命周亞夫為驃騎將軍,由其掌握軍隊要權。周亞夫不負重托,于公元前154年,以其高超的軍事才能,果斷地平定了吳王劉濞發動的七國叛亂,保衛了西漢王朝的穩定。公元前152年,漢景帝也是感念周亞夫的輔佐之功,任命他擔任丞相,周亞夫也和他老父一樣,不懂得拒絕,樂呵呵地上任了。
開始景帝對周亞夫十分器重,也非常尊重,由于周亞夫為人太耿直,從來不會講策略,后來逐漸被景帝疏遠。被他冷落得罪過的梁王、竇太后等人趁機報復陷害他,以他兒子買“甲盾”為由,說他要謀反,景帝也很生氣,就將周亞夫交給廷尉審理。廷尉也枉法裁決,諷刺他: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謀反。周亞夫受此屈辱,難以忍受,要自殺明志,自殺受阻后,絕食抗議,五天后,吐血而死。
不得不承認,周勃父子都有極高的軍事天賦,治軍有術,又都為人樸實耿直,對漢家王朝也都忠心耿耿,但他們的下場卻是那樣可悲,令人唏噓。他們的悲劇看似是政治權術所致,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高估了自己。在軍事作戰上,他們能力超群,可以取得驚人的業績,但在處理政事、與人交往方面他們卻是門外漢,心有余而力不足,可他們又缺乏自知之明,不能為而強為,結果落得可悲的下場,害了家人也害了自己。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摒棄心中那份貪念,正確估量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貪功、不求名,扎扎實實做自己,絕不能讓貪欲迷了眼,這就是周勃父子的遭遇帶給我們的有益警示。
哲理寓言故事 3
短尾猴的機會
智利高山地區有一種短尾猴,群居生活。但這個種群和與其他種群不太一樣,別的種群的猴子非常團結,任何群落里的成員都相互照顧和幫助,而它們群落如果有傷了或是病了的,只能被群落無情地拋棄。
被拋棄的短尾猴也要生存,可傷病已無法讓它們在樹上穿行,有時,它們就蹲守在猴群經常活動的地方,撿群里扔出來的食物,有的則等在樹底下,期待果實能掉下來。一段時間過后,這些短尾猴的命運便發生了變化,有的`在饑餓中死去,而有的則在傷病中堅持過來,重新加入群落當中。
為什么有的死了,有的重新煥發了活力呢?這還得從一個有趣的現象說起。被拋棄的猴子里,有一些經常呆在果樹下,等著果子掉下來,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而有一些則不然,它們等不到果實的時候,便會在猴群休息時嘰嘰喳喳亂叫,猴群瞬間便會騷亂起來,紛紛爬上果樹,一會向這只傷猴呲牙咧嘴,一會憤怒地沖向樹枝頂端,因為眾多猴子在果樹上發怒而上竄下跳,樹上的果實一個接著一個掉在地上,這時,傷猴便會快速地撿起掉在地上的果實,然后放在一個隱蔽的地方,這些果實足夠它吃很長一段時間,也正是這些果實,讓他們慢慢地好了起來。
同樣是傷猴,為了得到飽腹的食物,有的在樹下傻等,而有的則主動想辦法尋找機會,最終獲得新生。這對我們人類有很大的啟示,有些時候,為了生存,我們千萬不要等待機會,而是要努力創造機會。
哲理寓言故事 4
欠債的雅典人
在雅典有一個欠債的人,債主三番五次來催索拖欠的錢,他總推說沒錢,請求延期。因為債主不答應,他迫不得已把家中僅有的母豬趕出母豬趕出來,當場出賣。買主走上前來,問這豬還能下小豬崽么。他回答說,她不但能下小豬,而且還下得很多,不同尋常,因為她在土地女神節會生下些小母豬,而在雅典娜節會生下些小公豬。買主聽了這話大為吃驚。債主說道:“這毫不奇怪,因為她在酒神節還會為你生些小山羊哩。” 這故事說明,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不惜為不可能的事情作偽證。
哲理寓言故事 5
善與惡
力量弱小的善,被惡趕走到了天上。善于是問宙斯,怎樣才能回到人間去。宙斯告訴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個一個的去訪問人間吧。惡與人很相近,所以接連不斷地去找他們。善因為從天上下來,所以就來得很慢很慢。 這就是說,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卻每日為惡所傷害。
哲理寓言故事 6
獅子和海豚
獅子在海灘上游蕩,看見海豚躍出水面,便勸他與自己結為同盟,說他們是一對最好的搭擋,因為一個是海中動物之王,一個是陸地獸中陸地獸中之王。
海豚立即高興地答應了。不久,獅子和野牛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殺,他請求海豚助他一臂之力。盡管海豚想出海助戰,卻辦不到。
獅子指責他背信棄義。他回答說:“不要責備我,去責備自然吧!因為它讓我成為海里的動物,不許上陸地呀!”
這是說,我們結交盟友,應當選擇那些能共患難的.人。
哲理寓言故事 7
強盜與桑樹
強盜在路上殺了一個人,被路過的'人們追趕。
他帶著一身血跡逃跑。迎面而來的行人問他,雙手為什么染紅了,他說他剛才從桑樹上爬下樹上爬下來。正說著,那些追趕的人來了,抓住了他,把他吊死在桑樹上。
那桑樹對他說:“我很高興幫助人們處死你,因為你殺了人,卻把事情賴到我身上。”
當被別人毀謗為惡人的時候,有些本性善良的人,也往往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反擊。
哲理寓言故事 8
鬣狗與狐貍
傳說鬣狗每年要變換他們的`性別,有時是雄的,有時是雌的。
有條鬣狗看見狐貍,便指責他,說自己想要和他交朋友,狐貍卻不理睬。
狐貍回答道:“你不要指責我,而應該指責你自己,因為我不知道把你當女朋友好呢,還是當男朋友好。”
這是說那些做事態度曖昧的人。
哲理寓言故事 9
眾神保護下的樹
古代相傳,眾神選擇一些樹在他們的特別保護之下。
宙斯選擇了橡樹,阿佛洛狄忒選擇了石榴樹,阿波羅選擇了丹桂樹,庫柏勒選擇了松選擇了松樹,赫拉克勒斯選擇了白楊樹。
雅典娜不懂他們為什么寧愿選這些不結果實的.樹,便詢問他們選擇的原因。
宙斯回答說:“這也許是我們不愿沾那些果實的光。”
但雅典娜說:“無論誰怎樣說,便讓他去說。因為橄欖樹的果實,更顯得尊貴。”
于是宙斯說:“我的女兒啊,你才是真正的聰明。 我所做的一切若有用,虛榮就是徒然的。”
哲理寓言故事 10
天鵝與廚師
有一個動物園里訓養了許多的飛禽,天鵝和家鵝都在水中游弋。天鵝供人們觀賞,家鵝則飽主人口福。
它們在園中水池里比肩漫游,一個說自己是花園中的常客,另一個則夸耀自己是主人家的'貴賓。它們時兒隨波逐流,時兒扎猛子覓食,盡情享受著戲水的樂趣。
這一天,廚師多喝了兩杯酒,酒眼昏花地錯把天鵝當家鵝。他一把揪著天鵝脖子就準備殺死它,好去做一碗湯。天鵝面臨著死亡,發出了一聲聲的哀鳴,驚得廚師酒也醒了。當發現自己的錯誤后,廚師說:“怎么了,我竟將這歌唱家拿來做肉湯?不,我要是割斷了這美妙的歌喉,還不知上帝將如何怪罪于我呢。”
同樣的道理,在我們身處險境之時,鎮定自若的言談常常能化險為夷。
哲理寓言故事 11
狗與狐貍
幾條狗發現了一張獅子皮,便使勁用牙齒把它撕碎。
狐貍看見了,說:“如果獅子活著,你們就會明白,你們的牙齒是不能與他的爪子相的爪子相對抗的。”
這是說,有些人風光一時,為人敬仰。一旦他們身敗名裂,人們就會藐視他們。
鳥類、獸類和蝙蝠
很早很早以前,鳥類和獸類發生過一場大戰。
戰爭持續了好久,勝負難分。蝙蝠始終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只是站在一邊觀望。又過了好長時間,獸類好像快要取勝了,蝙蝠連忙加入到他們的陣營中。然而,鳥類卻頑強地重整旗鼓,打敗了獸類。就在他們的慶功會上,他們發現蝙蝠也混在其中。雙方停戰后,蝙蝠的這一行為遭到了一致的譴責,雙方都拒絕接納他作為自己的成員。
慚愧的'蝙蝠自覺無臉見人,從此便躲藏在山洞或角落里,只在昏暗的傍晚、漆黑的深夜才敢露面。
大智慧:兩面討好,最終在兩面都不會得到好處。
哲理寓言故事 12
吹簫的漁夫
有一個會吹簫的漁夫,帶著他心愛的簫和漁網來到了海邊。
他先站在一塊突出的巖石上,吹起簫來,心想魚聽到這美妙音樂就會自己跳到他的前面來的.。他聚精會神地吹了好久,毫無結果。他只好將簫放下,拿起網來,向水里撒去,結果捕到了許多的魚。
他將網中的魚一條條地扔到岸上,并對亂蹦亂跳的魚說:“喂,你們這些不識好歹的東西!我吹簫時,你們不跳舞,現在我不吹了,你們倒跳了起來。”
這故事適用于那些做事不擇時機的人們。
哲理寓言故事 13
蒼蠅與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他們舍不得走。
然而,就在這時他們的腳被蜜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他們后悔不已,嗡嗡亂叫:“我們真不幸,因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喪了命。”
對于許多人來說,貪婪是許多災禍的根源。
年輕人與屠夫
兩個年輕人去一家店鋪里買肉。
當屠夫轉身忙著做事時,一個人偷了一塊肉,并把肉放到另一個的懷里。
屠夫回過身來,四處尋找那塊肉找那塊肉,責怪他們。
那偷肉的人發誓說沒拿,懷里藏著肉的人發誓說沒偷。
屠夫識破了他們的詭計,說道:“即使你們發假誓騙過我,也騙不過神明。”
這故事說明,騙人的假誓言總是會被識破的。
哲理寓言故事 14
牧童斗狼
從前,有兩個機智勇敢的牧童一起到山里去,走啊,走啊,突然發現了一個狼窩。他倆商量說:“狼是害人的東西,經常出山去叼走村里的豬和羊,我們應該想辦法把它除掉。”“可是僅憑我們倆,怎么斗得過兇殘的狼呢?”他們正在議論著,一眼瞥見大狼并不在,窩里只有兩只小狼,于是計上心來。兩個牧童一人抓了一只小狼,然后各自爬上一棵樹,相距有數十步遠。
過了一會兒,大狼回來了。它進到洞里,發現小狼不見了,急得驚慌失措,嗥嗥叫著四下里尋找。這時,一個牧童在樹上使勁地擰小狼的耳朵,小狼疼痛難忍,大聲嚎叫起來。大狼聽到小狼的叫聲,一抬頭,發現了牧童和被捉走的小狼,憤怒極了。它狂奔過來,嚎叫著用一雙尖利的`爪子在樹干上又爬又抓,想要把小狼救下來。可是樹太高,它爬不上去,著急得要命。這時候,另一個牧童又在另一棵樹上弄得小狼大叫。大狼停止了嚎叫,順著聲音望過去,看見了另一只小狼。于是它又舍棄了眼下的這只,又焦急地快速向那棵樹奔去,一邊跑一邊嚎叫著,就像剛才一樣。它剛跑到那棵樹下爬抓了幾下,這棵樹上的小狼又叫了起來。于是大狼再次回過頭向這棵樹跑來。就這樣,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來回奔跑,不知道到底該顧哪一頭好。來回跑了十幾趟以后,大狼漸漸地跑慢了,嚎叫聲也越來越微弱了。又跑了一會兒,大狼終于氣息奄奄了,僵直地倒在地上很長時間一動也不動。兩個牧童這才從樹上下來去試探大狼的鼻息,原來它已經斷了氣了。
兩個牧童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終于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狼。我們在對付強大的敵人時,也應該動腦筋,想辦法,用智斗,才能獲得成功。
哲理寓言故事 15
材的`歸宿
有個愛材的人得到了質地優良的木材,但是他不知道用這木材做什么好,是用它蓋房做棟梁?是用它造船去遠航?還是用它做家具服務生活?他終于急病了,病越來越重,最后竟然病死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人愛材,就用這木材做成棺材,杷主人裝在里面一起埋掉了。
識才是好事,若不善于運用則無異于埋沒。
【哲理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含哲理的寓言故事范文02-21
人生哲理寓言故事(通用42則)04-22
三則經典寓言故事12-26
圍魏救趙的經典寓言故事01-25
成語寓言故事02-14
中國寓言故事精選04-23
莊子經典寓言故事11-07
生存寓言故事精選12-20
中國寓言故事06-12
寓言故事范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