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驢子、公雞與獅子的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驢子、公雞與獅子的故事
有一天,公雞和驢子生活在一起。饑餓的獅子來侵害驢子,公雞一叫,獅子害怕雞叫,轉身逃之夭夭。驢子見獅子連雞叫都害怕,心想獅子沒有什么了不起,便立即跑去追趕獅子。他追到遠處,公雞的叫聲聽不到了,獅子猛然轉過身來,把他吃了。驢子臨死時嘆道:“我真是不幸啊!我真愚蠢啊!我并不是競爭對手,為什么還要去參加戰斗呢?”
小朋友們,驢子最后被獅子吃掉是因為他太看得起自己,他覺得自己比公雞有能耐,獅子連公雞都怕,那么自己肯定也能打敗獅子。他錯就錯在太高看自己。在強大對手面前不知道畏懼的人,是最愚蠢的。小朋友們,你們懂了嗎!
小學生、教師和花園主的故事
一個小學生年紀很小,有著學生的外表和神情,但因早已被專教壞孩子的教師寵壞了,所以表現得特別調皮和討厭。
傳聞這孩子經常到鄰居的園子里偷花摘果,而這個鄰居總能得到果神的賜予,秋天的果子長得比別人家的好,春天則是花團錦簇,享受到花神的最好贈禮。這一天,主人在園子里看到這小學生往果樹上爬,把那些預示著未來豐收的花蕾都給毀掉了,唉!這些柔弱多姿的希望啊!這調皮孩子又開始亂折起樹枝來,以致于主人不得不打發人去告訴老師。老師終于來了,后面還帶著幫孩子,果園里到處都是人。這幫孩子比前一個還要頑皮,結果,果園里的情況變得更糟。照這位老師的講法,他帶學生來的用意就是要懲一儆百。他煞有介勢地引經據典,又是什么維吉爾、西塞羅之類的,講了許多貌似有學問的話。他的演說之長,足以令這幫搗亂的家伙有充裕的時間把園子中上百處地方糟踏得一踏糊涂。
我最反對那種言之無物的長篇大論,它不著邊際,沒完沒了。假如這個教師不講這么一通,我還真不知世界上有比這小學生更令人煩的人。說實在的,他們兩人中無論挑出誰,都不會讓人喜歡。
蜘蛛和燕子的故事
“啊,神王朱庇特,誰能料到從你的頭上,通過常人想象不到的新分娩法,產生出我以往的仇人戰神巴拉斯。請你聽聽我對你的傾訴吧!燕子波羅涅剛剛從我這兒搶走了我捕獲的食物,它忽快忽慢輕盈地飛行,輕貼水面,在空中掠過,把我捉到的蒼蠅從家里給搶去。這食物本已是歸我所有的!”曾當過織毯工的蜘蛛正為自己的不幸遭遇迭迭不休地向神傾訴,它發了一通激憤而不滿的牢騷。
當蜘蛛還是地獄中掌握生死大權的死神時,它以為自己能捉盡一切入網飛蟲,可如今菲洛美勒這些黃鶯和燕子姐妹卻老打蜘蛛獵物的主意,它們在低空來往穿梭飛行,不顧蜘蛛的反對,強行搶走蒼蠅喂給自己的孩子吃。對鳥兒來說,還有什么比這更快活的事,盡管這快活中透著殘忍。燕子的雛兒十分貪吃,它們永遠不知飽足的嘴張得老大,哇哇待哺,這種求食的叫聲讓蜘蛛聽起來嘈雜刺耳。而可憐的蜘蛛又餓又瘦,就像僅剩下腦袋和四肢,成了一名沒氣力結網的女工匠,最后它自己也被燕子連網一起擄了去,在燕子飛行中吊在網的一端孤單地飄蕩著。
看來神王朱庇特對世上的動物分別相待,靈巧強壯,機警優雅的敬若上賓,而一些爬蟲小動物則只能在下座吃些殘羹剩飯。
世間萬物全部都是相輔相成的,蜘蛛自然有它的克星。而燕子也當然不是無敵的存在。小朋友們這些知識以后你們都能在課堂上學習到哦,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多找一些書籍看看,好學的小朋友都是很棒的!
刺猬距離法則
兩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緊挨在一起,就相互刺痛,但離開了一段距離,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互相往一起湊。就這樣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終于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致于被扎。
“刺猬距離”的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領導者要搞好工作,既要與下屬保持緊密的關系,又要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
作為一個團隊,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取長補短,密切配合。但是作為團隊的一員,同事之間應該適當地保持距離,這樣既有利于政令暢通,也有利于相互配合工作。
【驢子、公雞與獅子的故事】相關文章:
獅子、驢子與狐貍的寓言故事09-15
哲理故事:驢子的誤區05-12
哲理故事:駿馬和驢子08-08
小狗與驢子的寓言故事10-01
驢子和枯井的哲理故事09-06
累死的驢子寓言故事09-25
驢子掉進井哲理故事12-03
驢子的理想寓言故事10-01
駿馬和驢子哲理故事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