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寓言故事:獻鳩放生
寓言故事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寓言故事,使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獻鳩放生
古來有句俗話:“行善積德”。這句話是勸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災荒年間,有些殷實人家為救那些饑寒交迫的災民免于餓死,捐米賑災,皆為積德之舉。太平年間,將魚、龜放游到江河水池,將鳥放飛到大自然,叫“放生”,皆為積善之行。后來,有人在大年初一這天,把捉來的鳥雀放生,名之曰“愛生靈”。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給很優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為地造成的災禍哩!”
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背著雙手在府門里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
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講形式,不講效果,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偽善行為。
藥商競富
有三個從外地來的商人都在同一個集市上賣藥材。第一位藥材商專門從產地購進貨真質優的上等藥材,根據進價定售價,差價不大,從不謀取暴利。按理說,這種誠實商人應該先富起來,可他的生意蕭條,鋪面冷清,只有少數知根底的人來買他的藥,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第二位藥材商對質優質劣的藥材都收購進來,售價隨顧客的意愿而定,出價高就給優等品,出價低就給劣等貨。因為選擇余地較大,利潤有大有小,所以生意總的說來還比較好,綜合效益還比較可觀。于是,兩年以后,這位藥商成了一名殷實的小財主。
第三位藥材商則專門去大量收購價廉質劣的藥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換上精美的包裝,儼然是一種名牌精品的派頭,可售價并不比另兩家高多少,有時顧客還價或者添加一點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滿足。因為“一個便宜三個愛”,外觀也挺有檔次,經營也靈活,所以許多人都爭先恐后地來買藥,生意總是特別興隆,從不愁銷路。不到兩年,這位商人大發起來,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個大富翁。
這個故事說明不同的經營之道有不同的結果。第一位藥商可貴,第二位藥商可嘆,第三位藥商則可恥。不僅在市場,而且在其他方面都應當一要誠實、二要靈活、三要不斷改進。
狐貍烏鴉
叢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樹,樹上住著烏鴉。樹下有個洞,洞里住著一只狐貍。一天,烏鴉叼來一塊肉,站在樹上歇息,被狐貍看到了。狐貍垂涎欲滴,很想從烏鴉嘴里獲得那塊肉。因為烏鴉在樹枝上嘴里叼著肉,狐貍沒有法子在樹下獲得。對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貍不愿等閑放棄。它眼珠一轉說:"烏鴉大哥,吃飯了嗎?"烏鴉沒有回覆。見烏鴉不睬不理,狐貍神采凝重:"烏鴉大哥,傳聞你下崗了,可有此事?"烏鴉瞟了狐貍一眼,仍是沒有回復。
狐貍仰起頭,把脖子伸得老長:"烏鴉大哥,我親眼看到大嫂和一只老烏鴉成天眉來眼去的',這事你知道嗎?"烏鴉瞪大雙眼,面露兇光,可仍是金口難開。狐貍仍不放棄,搖著尾巴,面露媚色:"烏鴉大哥,不知道你看新聞沒有?傳聞這幾年的豬肉有的是注過水的,有的是用瘦肉精養大的。你想想啊,孩子們恰是長身體的時辰,若是持久吃這種豬肉必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當然啦,這只是我的小建議,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剛一說完,烏鴉便火燒眉毛地把叼著的豬肉扔在了地上。狐貍一陣竊喜,迅速叼起豬肉鉆進了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