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小故事(精選25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于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哲理小故事,希望你能喜歡。
哲理小故事 1
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哲理小故事 2
肯尼亞的馬賽馬拉草原,一群水牛正在悠閑地吃草,一頭饑餓的獅子突然出現在它們面前。
水牛驚呆了,停止吃草,抬起頭來,驚恐地瞪著虎視眈眈的獅子。它們知道,自己面對的可是草原之王啊,稍有閃失就會丟掉性命。水牛們不知所措,獅子卻也不敢輕舉妄動,雙方默默地對峙著。
獅子在等待水牛逃跑,只要水牛群跑起來,自己就有下手的機會。水牛們則更清楚,只要逃跑,跑得慢而掉隊的必定會被獅子俘獲。所以,它們堅持不動。
獅子實在饑餓難耐,開始慢慢向水牛移動,并發起攻擊,逼迫水牛逃跑。水牛也終于忍不住了,開始瘋狂逃跑,一頭水牛眼看就要被獅子追上。
正當生死關頭,突然,所有水牛停止了逃跑,掉回頭來直視獅子,一付拼命的'架勢。獅子一驚,一個趔趄,止住了腳步。形式發生了逆轉,水牛們開始朝著獅子逼近,一頭水牛的角差點把獅子頂翻。獅子被水牛的氣勢嚇壞了,倉皇逃竄。
水牛緊追不舍,獅子眼看被追上,它驚恐萬狀,慌不擇路,爬上了一棵大樹,這才躲過一劫。
水牛不會爬樹,圍在樹下,朝樹上的獅子怒吼。獅子大氣都不敢出,非常困窘地趴在樹上。直到水牛放松了警惕,獅子才悄悄下樹,抱頭鼠竄,再也無心覬覦嘴邊的肥肉。
沒想到,草原之王也有顏面盡失的時候。此時的王者,威嚴不再,尊嚴掃地,水牛卻威風八面,讓人敬畏。
哲理小故事 3
一位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幾只蜜蜂放在瓶口敞開的瓶子里,側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會一次一次地飛向瓶底,企圖飛進光源。它們決不會反其道而行,試試另一個方向。困在瓶中對它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狀況,是它們生理結構所始料未及的',因此,它們無法適應改變后的環境。
這位科學家又做了一次實驗,這次瓶子里放的是幾只蒼蠅,瓶底向光,不到幾分鐘,幾只蒼蠅都飛出去了。它們多方嘗試——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們常會一頭撞上玻璃,但最后會振翅飛向瓶頸,飛出瓶口。然后,科學家解釋這個現象說:“橫沖直撞要比坐以待斃高明得多。”
哲理小故事 4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個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1. 聽話不要聽一半。2.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哲理小故事 5
有一個人因為生意失敗,逼不得已變賣了新購的'住宅,而且連他心愛的小跑車也脫了手,改以電單車代步。有一日,他和太太一起,相約了幾對私交甚篤的夫妻出外游玩,其中一位朋友的新婚妻子因為不知詳情,見到他們夫婦共乘一輛電單車來到約定地點,便沖口而出地問:"為甚么你們騎電單車來?"眾人一時錯愕,場面變得很尷尬,但這位妻子不急不緩地回應答:"我們騎電單車,因為我想抱著他。"
學會自嘲,有時能化解場面的尷尬。
哲理小故事 6
那年,我沒考上大學,心灰意冷,整天待在家中,悶悶不樂。父親為了讓我盡快走出落榜的陰影,常帶我出去散心。
一天,我與父親來到一個池塘邊。父親揀起一些石子,放進我的手里,說:“能扔中那朵荷花嗎?”我瞄準荷花,將手中的石子一塊塊地扔出去,結果一塊也沒有扔中。父親感嘆地說:“看準了目標,不是都能擊中的啊!”頓了頓,他接著說,“就像考大學,看準這個目標的人不少,但看準了的,不一定都能考上。”
父親又揀起一些石子放在我手里,說:“你隨意扔扔看。”扔出去的石子落進水里,濺起細密的.波紋,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出熠熠的光彩。
“美嗎?”父親問。
我點了點頭。
“你看,石子落在哪里,就以哪里為‘靶心’,激起美麗的漣漪。人若能像這些石子一樣,不論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都熱愛自己所處的世界,世界也就會因你的愛而美麗。”父親開導我。
父親的話,讓我懂得了,那些沒有扔中荷花的石子,也能濺起美麗的漣漪。于是,我努力使自己振作起來,利用空閑時間學習寫作。后來,一些文章陸續發表,我也開始走出生活的陰影,變得開朗起來。
感謝父親,他使我感悟了人生的哲理,并改變了自己的一生。處處都是生活的“靶心”,都是為之奮斗的目標,只要努力去做,就能開出絢麗的花,結出甘甜的果。
哲理小故事 7
在從紐約到波士頓的火車上,我發現我隔壁座位的老先生是位盲人。
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位盲人,因此我和盲人談起話來,一點困難也沒有,我還弄了杯熱騰騰的咖啡給他喝。
當時正值洛杉磯種族歧視的'時期,我們因此就談到了種族偏見的問題。
老先生告訴我,他是美國南方人,從小就認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傭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時從未和黑人一起吃過飯,也從未和黑人一起上過學。到了北方念書,有次他被班上同學指定辦一次野餐會,他居然在請帖上注明“我們保留拒絕任何人的權利”。在南方這句話就是“我們不歡迎黑人”的意思,當時舉班嘩然,他還被系主任抓去罵了一頓。
他說有時碰到黑人店員,付錢的時候,他總將錢放在柜臺上,讓黑人去拿,不肯和黑人的手有任何接觸。
我笑著問他:“那你當然不會和黑人結婚了。”
他大笑起來:“我不和他們來往,如何會和黑人結婚?說實話,我當時認為任何白人和黑人結婚,都會使父母蒙辱。”
但他在波士頓念研究生的時候,發生了車禍。雖然大難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么也看不見了。他進入一家盲人重建院,在那里學習如何用點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等。慢慢地他終于能夠獨立生活了。
他說:“我最苦惱的是,我弄不清楚對方是不是黑人。我向我的心理輔導員談這個問題,他也盡量開導我,我非常信賴他,什么都告訴他,將他看成良師益友。
有一天,那位輔導員告訴我,他本人就是黑人。從此以后,我的偏見就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對方是白人,還是黑人,對我來講,我只知道他是好人,不是壞人,至于膚色,對我已毫無意義了。”
車快到波士頓,老先生說:“我失去了視力,也失去了偏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月臺上,老先生的太太已在等他,兩人親切地擁抱。我猛然發現他太太竟是一位滿頭銀發的黑人。我這才發現,我視力良好,但我的偏見還在,是多么不幸的事。
眼睛在很多時候誤導甚至欺騙了我們,盲者倒是幸運,因為他必須用心眼去大量這個世界,并且“看”得更為真切。所以,看待事物不僅要用眼,還要用心。僅用眼睛去觀察世界,多半是不全的;而用心則能體悟實際的靈魂。
哲理小故事 8
宋國的時候,有一位農夫,嫌自己種的`秧苗長得太慢,整天憂心忡忡。有一天,他又如往常一樣去田里干活,看著這些秧苗,似乎一點沒長,于是他開始冥思苦想,要用什么辦法使地里的秧苗長得快一些呢?忽然他靈機一動,跑到田里把禾苗一個個地拔高,看著地里的秧苗一下子長高了不少,他開心極了。收拾好農具就準備回家。一到家就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干了不少活,總算讓田里的秧苗長高了一大截。家人覺得奇怪,趕緊跑到田里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全都枯萎了。宋國人知道后一臉懊悔。
很多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不可一味地求快,反而忽略了其根基。不該急于求成,否則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哲理小故事 9
有一天,兩只井底之蛙對造物主說:“請你幫忙我們離開這個巴掌大的地方吧。”造物主說:“行,此刻有兩條路供你們選取:其一,給你們延長二十年的壽命,你們大概要花十年的苦功練習跳躍之功,等有朝一日依靠雙腿的力量跳出井底后,則能夠自由生活在廣闊的`大地;其二,用你們的雙腿換取一雙翅膀,能像鳥一樣飛翔,但是務必一向飛下去,不能有片刻停息,落地之時則為死亡之時。”
甲蛙選取了第一條路,乙蛙選取了第二條路。十年后,甲蛙憑借健壯的雙腿,最后躍出井底,放眼四周時,發現乙蛙正躺在井口不遠處呻吟,看樣貌已無生還的期望。原先,失去雙腿的乙蛙,以為擁有翅膀就能夠彌補自身的缺陷,很是慶幸地享受著飛翔帶來的快樂。但是時間一長,它感覺到無休止的飛翔十分單調乏味。最后,它下定決心,明知落地即亡,也要讓拍打擊翅膀停下來。
哲理小故事 10
一個女兒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
她已厭倦抗爭和奮斗,好象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父親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只鍋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里的水燒開了。他往一只鍋里放些胡蘿卜,第二只鍋里放只雞蛋,最后一只鍋里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侵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說。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父親在做什么。大約20分鐘后,他把火閉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里。做完這些后,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么了?""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靠近些并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他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只雞蛋并打破它。將殼剝掉后,他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雞蛋。最后,他讓她喝了咖啡。品嘗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生問到:"父親,這意味著什么?"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后,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臟;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臟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后,它們倒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哲理小故事 11
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出三塊大小不同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必須程度的利益,你選取哪塊?”“當然是最大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那塊。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后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來。青年立刻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雖然沒有青年吃得大,卻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塊代表必須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的'多。
吃完西瓜后,富翁對青年說:“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更大的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哲理小故事 12
黑龍江省第一家非洲林園在亞布力林業局正式建立。開園之日,威風凜凜的非洲獅——五只母獅和一只公獅,在剛剛返青的森林里時隱時現。然而,當工作人員將150公斤左右的小黃牛放在園中,對非洲獅進行野化訓練時,這六只一歲多的'獅子忙活了兩個多小時,卻沒有將小黃牛咬死。受傷的小黃牛甩蹄刨土,眼睛血紅,低頭沖向非洲獅,嚇得獅子紛紛后退。最后,五只母獅全力才將這頭小牛撲倒,在身旁看著的公獅,這時才跑上前來,吼了幾聲。過了一會兒,受傷的小牛竟然又站了起來,怒視非洲獅,非洲獅晃來晃去,再也不愿進攻了。據非洲獅林園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六只非洲獅系人工養大,因此捕殺獵物的潛力很弱。
哲理小故事 13
日本北海島出產珍貴的鰻魚,海邊漁村的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鰻魚的生命十分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回到后,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的,而其他人無論如何處置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后全部都是死的`。由于鮮活的鰻魚的價格要比死鰻魚貴一倍以上,因此沒幾年的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翁。老漁翁臨終時把秘決傳授給了兒子。
原先,老漁民保證鰻魚不死的秘決,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狗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死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為了求得生存,便在鰻魚堆里四處亂竄,這樣反而把整倉死氣沉沉的鰻魚給救活了。
哲理小故事 14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于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面。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于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于是擔著柴就走了。
管理者平時最好用簡單的語言、易懂的言詞來傳達訊息,而且對于說話的對象、時機要有所掌握,有時過分的修飾反而達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哲理小故事 15
有一位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小城買了一座房住了下來,想在那兒安靜些寫回憶錄。開始的幾個星期,一切都好。但是有一天,三個男孩放學后來這里玩,他們把垃圾桶踢來踢去,玩得很是開心。
老人受不了這些噪音,于是出來和他們進行談判。他說:“我很喜歡你們踢桶玩,如果你們每天來玩,我每天給你們每個人一塊錢。〞三個小青年很快樂,更加賣勁地施展著他們的腳下功夫。過了三天,老人憂愁地說:“通貨膨脹使我的收入減少了一半,明天起我只給你們5毛錢。〞小青年很是不開心,但還是容許了。每天放學后,繼續去進行他們的表演。
一個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臉地說:“最近沒有收到養老金匯款,對不起,每天只能給兩毛了。〞
“兩毛錢?〞一個小青年臉色發青,“我們才不會為了區區的兩毛錢而浪費珍貴的時間為你進行表演呢,不干了。〞
如此以后,老人又過上了安靜的日子。
啟示: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老人回到老家想安靜地寫些回憶錄,結果被放學后頑皮玩耍的孩子打破了安靜的生活。退休老人根據退休工資及福利只漲不跌及年輕人的逆反心理,采取欲擒故縱,拐彎抹角的方式,巧妙地到達了自己的目的'。可見,辦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老人對三個年輕人的玩耍吵鬧沒有開門見山地批評,而是抓住了他們的心理特點,采取了欲擒故縱的方式,從而到達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哲理小故事 16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于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
然后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里全是涼的。
最后想出來一個方愛貓撲。愛生活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
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感:新加坡聽到的一句話—制度決定行為。
哲理小故事 17
有一天,一只蝦慢慢的爬出來溜達。
蝦見到螃蟹身上有時呈現出好看的紅色,很是羨慕。
于是它問螃蟹,“你身上的`紅色真好看,我要怎樣才能和你一樣呢?”
螃蟹告訴蝦,它常常跑到陸地上曬太陽,當強烈的陽光照耀它時,身上便呈現出好看的紅色。
蝦聽后興奮不已,一躍跳到了岸上,也學著曬起了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曬死了。
哲理小故事 18
做完是交差了事,是最起碼的要求;做好是盡力而為,追求完美。一字之差,意義相去千里。
許多人做事都只求做完,品質粗糙,架構松散,許多加工品就是如此,只求量不求質,價值不高,口碑不佳。
但許多藝術品千錘百煉,千雕百塑,量雖不多,品質卻完美,贏得不少眼光與贊美。
“做完”、“做好”各有因由,各有需求,用力用心也各不同。無論人際,無論職場,無論托付,無論交代,無論交易,無論承諾,都應以做完做好為目標。
有位師傅要徒弟整理庭園。第一個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樹,未見庭園之美,反添荒涼之感;第二個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還依地形地貌,植花蒔草,庭園一下變得有氣勢、有特色。師傅對第一個徒弟說:“你做完了。”對第二個徒弟說:“你做好了。”差別立現。
有人為趕做完,草草了事;有人為求做好,費盡心力。結果一個有負所托,一個有了交代。當然評價有所不同。
聰明如你我者,“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有耐心、有智慧就能“做完”又“做好”。
哲理小故事 19
海軍陸戰隊隊員吉姆被叫到總部接受任務。“下一步,總部決定對20年以來的文件進行一次徹底的清理,所以需要大量的打字員,希望你能夠勝任這項工作。不過首先我要考一考你,來,把這篇文章打一遍。”長官說完遞給吉姆一頁文稿。
吉姆接過文稿坐到打字機前,心里琢磨:“要是考試合格,接下來的`日子可就完了,每天在辦公室里干這個活兒,真是活受罪。”
于是,吉姆便慢慢騰騰地在那兒敲,短短的一篇文章足足敲了一個多鐘頭,而且還故意敲錯了很多地方。
長官掃了一眼稿子后高興地說道:“很好,你被錄用了,明天早上8點來總部正式報到。”
“可是你還沒有仔細看我打的這份稿子呢。”吉姆著急地提醒道。
“不必打了,坦白地說吧,當你走到打字機前坐下的時候,你就已經通過考試了,因為你至少還分得清什么是打字機。”長官解釋道。
哲理小故事 20
小男孩的隔壁剛剛搬來一個新鄰居。男主人發現以前的車道不是很平,便又重新用水泥抹了一遍。這天,小男孩放學回來后,在門口踢球玩,他一用力,球被踢到隔壁鄰居家門前的草坪上。他趕忙跑過去準備撿回來接著踢。可是在經過鄰居的車道時,他沒注意就踩了上去,等他停下來時平整漂亮的水泥地上已經留下了兩個清楚的腳印。小男孩很害怕,他朝四周看了看,沒有人,抱起球便溜回家。
他把鞋上沾的水泥洗干凈了后出來坐在門口的臺階上。他心里總是感到不安,他想來想去決定把這事告訴鄰居伯伯。
他敲開鄰居的門:“很對不起,剛才我不小心踩到您的水泥車道上了。”鄰居和小男孩一起來到現場。看到小男孩留在車道上的腳印后,鄰居伯伯并沒有生氣。他拍拍小男孩的肩膀說:“你做的很好。幸虧你現在告訴我,還來得及修補。如果你不告訴我的話,要是等到水泥干了,那你的兩個小腳印就得一直留在上面了!”
哲理:當我們犯下錯誤時,及時地發現并糾正,依然會得到正確的結果。沒有人會計較你的過去,只要你現在做的是正確的。2.經典哲理故事簡短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系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干些,家中要富裕的多。
這一年大旱,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后,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里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他的家里人卻說,這斗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里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么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么一點,真是壞的很。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么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于是,本來關系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說: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他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哲理小故事 21
沒有人會永遠的快樂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在一個靠海的山洞里,一個老和尚正在盤膝打坐。他突然聽到了幾聲哭泣,聲音好像來自山腳下的海邊,而哭泣的人是一個年輕的女子。這么深的夜了,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于是,老和尚從蒲團上站起,急忙向海邊奔去。
果然,月色當空,在海邊高高的巖石上,站立著一個白色的身影。就在老和尚即將抓住輕生女子的衣袖之際,那女子縱身一躍,跳進海中。幸好老和尚懂一些水性,幾經掙扎,終于將她救上了岸。可奇怪的是,被老僧救活之后,年輕女子不但不感激,反而一臉的憂傷,埋怨老和尚多管閑事。
老和尚問她:“年輕人,你為什么要選擇輕生之路呢?”年輕女人喃喃地說道:“這里是我的美夢開始的地方,所以也應該在這里終結……”
原來,三年前,就在風景如畫的普陀山,她與一個前來旅游的年輕人不期而遇,兩個人一見鐘情,喜結連理。兩年前,他們愛情的結晶——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出生了。然而,一年前,那個渴望讓自己和她共度人生夕陽的`愛人,卻因一次公差不幸殉職。
丈夫死后,她日夜不停地哭泣,真好像天塌下來一樣難以承受。但這還不是最后的苦難。讓她痛心不已的是,他們活潑可愛的寶貝兒子,也在上個月因疾而亡。
“我一個女人,沒了丈夫,沒了兒子,再也沒有了幸福,活在世上還有什么意思?所以……”年輕女人泣不成聲,悲痛欲絕。然而,老和尚不但沒有開導她、安慰她,反而放聲大笑:“哈哈……”
女人被他莫名其妙地笑愣了,不知不覺停止了哭泣。老和尚笑夠了,問女人:“三年前,就在此地,你有丈夫嗎?”女人搖搖頭。“三年前,踏上普陀山時,你有兒子嗎?”女人再次搖頭。“那么,你現在不是與三年前一模一樣了嗎?那時,你獨自一人來到島上,是來自殺的嗎?”女人愣住了。
老和尚說:“三年前,你既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一人來到這里。現在,你與三年前一模一樣,仍是獨自一人。今天,就像三年前那一天的延續,只不過是還原了一個你自己而已。所以,為什么不能重新開始呢?你增長了人生閱歷,或許有更美好、更圓滿幸福的生活在等著你。”
女人囁嚅道:“我還可以嗎?”
“當然可以!”老和尚斬釘截鐵地說。
“我還可以獲得幸福!我還……”女人豁然開朗,一路狂奔地下了山。
哲理小故事 22
一個身材矮小且非常瘦弱的男人輕輕地走進一家摩托車手聚會的酒吧,他驚恐地看著酒吧里的那些大口喝酒的哥們兒,怯生生地問:“請問門口拴著的那只大狼狗是哪位先生的?”
一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穿著摩托皮衣長滿胸毛的家伙慢慢地從吧臺站了起來,走到渾身發抖的.瘦男人面前:“是我的狗,怎么了?”
“是這樣,”瘦男人不安地打量著對方,結結巴巴地說,“我想,我想是我的狗殺死了它。”
“什么?我的狗死了?”壯漢大聲嚷道,“是什么狗殺死它的?”
“先生,”瘦男人弱弱地說,“我的小狗是一只四個月的哈巴狗。”
“牛啊!”壯漢驚呼,“你的小狗怎么就把我的狗給殺了?”
“我的小狗把它噎死了。”
哲理小故事 23
老酒鬼在柜臺前坐下,要了價值26美分的食品。他吃起來像是真的喜歡吃似的。店主威廉斯先生要他付款時,老酒鬼不撒謊,也不假裝摸衣袋,而是突然亮出衣袋上的.一個洞。
他直截了當地說:“沒錢。”
店主吼叫著說:“沒錢你為什么進來吃東西?那食品是我花錢買來的!”
威廉斯先生從柜臺上跳過來,將酒鬼從椅子上推下去,用汽水瓶揍他的頭,然后他退后幾步,看著酒鬼流血,后來有又踢了他幾腳。
我看見酒鬼血流滿地,便走了過去,說:“別打他了,威廉斯先生。我來付那26美分吧。”
酒鬼站立起來緩慢地掙扎著扶住椅子,隨后又扶著柜臺,靠在柜臺上過了一會兒,直到兩條腿不再顫抖得那么厲害。他惡狠狠地看著我:“留著你那26美分吧,你不必付錢,現在不必了。我剛才算付錢了。”
他開始往外走,從我身旁走過時,他伸手摸著我的肩膀說:“謝謝,孩子,不過現在太晚了。你為什么不早些為我付錢呢?”
我感到難為情,我等的太久了,想幫助人已經為時過晚。
光有助人之心是不行的,還需要你及時地付出行動。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掉進洪水中的人,若無人及時伸出雙手,他瞬間就會被沖得無影無蹤。
哲理小故事 24
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慷慨的人。因為我很喜歡送東西給別人,比如我不喜歡的衣服、玩具和飾物。
我以為接收過我的小禮物的人,一定喜歡并感謝我。但是,父親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這表面上看是慷慨,其實是吝嗇。對此,我并不以為然。
有一天,父親帶我去拜訪他的.上司。告辭時,他的上司送給我們一箱蘋果。
回到家,我和父親把箱子打開,發現里面是一些皺皺巴巴、比鵝蛋大一圈的小蘋果。我忍不住大叫:“什么玩意兒還沒有咱家的好!扔了都沒人要!”
父親指指地上的蘋果,說“這些蘋果至少告訴我們兩個信息:第一,這是別人送的,如果是自己買的就不會放這么久了。第二,這是他們吃不了挑剩的,扔了又覺得可惜,就順便送給我們。”我看也不看那些蘋果,用鼻子哼了一聲:“哼,什么玩意兒!”
“對,什么玩意兒!你要永遠記住這句話。當你把自己不喜歡、不需要的東西送給別人時,你得到的就是這句話!”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我想起以前送給別人的那些穿過的衣服、挑剩的玩具、飾物,當他們回到家打開時,他們也一定說過相同的話。
父親看著我,說:“記住,不要把別人當傻瓜。他會和你一樣,知道這東西的價值。要么不送,要送就把自己認為最好、最喜歡、最舍不得的東西送給別人。”
哲理小故事 25
那天傍晚,我在公交車站等車。車站上,算我共有三個人,都朝著來車的方向看。
我看著看著,發現我的身影被路燈斜照在地上。我穿著羽絨服,戴著連在羽絨服上的帽子,胖胖乎乎的'身影拉得挺長。北風刮得羽絨服帽子扣襻來回晃動著,身影很卡通。我覺得好玩,隨著北風有意地晃動著。
忽然,前面一位姑娘“啊”地大叫一聲,跳著跑了幾步。另一位中年婦女跟著也“啊”地大叫一聲。我以為發生了什么事,迅速四下察看,做好逃跑的準備。可周圍什么都沒有。那位中年婦女稍穩住神,悄悄問姑娘:“怎么回事?”姑娘指著地上說:“那個影子在動,還有兩個大耳朵。”中年婦女看了看,笑著指指我說:“那是他的身影。”
姑娘愣愣地看了我一會兒,不好意思地笑了,埋怨我:“你嚇了我一大跳。”我只好說對不起,苦笑著說:“你也嚇了我一大跳。”中年婦女說了句更可笑的話:“你們倆扳平了,我找誰去?”
【哲理小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哲理小故事06-07
經典的哲理小故事03-06
經典小哲理故事06-27
哲理小故事12-14
經典小哲理故事03-06
哲理小故事07-05
經典的兒童哲理小故事03-16
經典勵志哲理小故事02-03
銷售的哲理小故事02-02
英語哲理小故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