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哲理故事
經典哲理故事1
古希臘哲學導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教師,怎樣才能找到夢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他們走麥田埂,只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支最大最美的麥穗。
第一個弟子走幾步便看見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麥穗,他立馬高興地就摘下了。可是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摘的那支更大更美,但由于只要一次機會,他只得遺憾、艷羨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我,后面還有更好更美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已經全被他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到三分之一路程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路程時驗證下這種分類是否正確,等到最終三分之一路程時,他選擇了屬于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必須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得到了自我想要也是經過自我驗證過的。
哲理:情感的選擇往往僅有一次機會,只要無愧于自我的人生,即便沒有獲得最大最美也是滿意的,幸福的,值得的。
經典哲理故事2
孟軻(孟子)剛上學時,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就逃學跑到外面玩。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樣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么用處!”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之后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被世人尊稱為亞圣。
哲理哲理:立志求學要趕在少年,一旦年歲增加,俗事纏身,那時你想學都靜不下來了。
經典哲理故事3
日本小汽車投放到國際市場之初,美國、德國的小汽車已在國際市場先后稱霸,面對實力雄厚的強大對手,善于鉆營的日本人撥起了低價對比銷售的戰術。
當時,一向自負的美國人根本沒把巴掌大的日本放在眼里,當日本人帶著日本小汽車到美國游說時,美國人潮笑日本人總會模仿別人,不會有什么新花樣。日本人并不動怒,降低小汽車的價格,以不虧本為準,勸說美國人試著買、試著用。不管在多么傲氣的國度,愛占便宜的.人總是大有人在,傲氣沖天的美國人看到比同類產品便宜大半的日本小汽車時,開始主動光顧,幾年后,人們發現,日本小汽車比美國價便宜,但性能質量并不比美國車差,日本產品日益贏得了美國人的信任,日本人見占領美國市場的時機已到,便以一個客人的口氣,耐心的向美國人介紹自己的小汽車,勸說美國人放棄自己的產品,少出幾美元買日本貨。
經過幾年苦口婆心的誘導,日本人終于打入并占領了世界汽車市場。目前,日本的豐田牌汽車同美國的福特汽車已在國際汽車市場抗衡,最終誰是贏家,還得讓時間說話。
經典哲理故事4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夸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后,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并加以研究。驚喜之余,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后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后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溫馨提示:并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經典哲理故事5
師哥說,那是他第一次面試,也是他記憶最深刻的一次面試。
那天,他揣著一家著名廣告公司的面試通知,興沖沖地提前10分鐘到達了那座大廈的一樓大廳里。當時他很自信,他專業成績好,年年都拿獎學金。廣告公司在這座大廈的18樓。這座大廈管理很嚴,兩位精神抖擻的保安分立在兩個門口旁,他們之間的條形桌上有一塊醒目的標牌:“來客請登記。”
師哥向前詢問:“先生,請問1810房間怎么走?”保安抓起電話,過了一會說:“對不起,1810房間沒人。”“不可能吧,”師哥忙解釋,“今天是他們面試的`日子,您瞧,我這兒有面試通知。”那位保安又拔了幾次:“對不起,先生,1810還是沒人;我們不能讓您上去,這是規定。”
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師哥心里雖然著急,也只有耐心地等待,同時祈禱該死的電話能夠接通。已經超過約定時間10分鐘了,保安又一次彬彬有禮地告訴師哥電話沒通。
師哥當時壓根也沒想到第一次面試就吃了這樣的“閉門羹”。面試通知明確規定:“遲到10分鐘,取消面試資格。”師哥猶豫了半天,只得自認倒霉地回到了學校。
晚上,師哥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先生,您好!也許您還不知道,今天下午我們就在大廳里對您進行了面試,很遺憾您沒通過。您應當注意到那位保安先生根本就沒有撥號。大廳里還有別的公用電話,您完全可以自己詢問一下。我們雖然規定遲到10分鐘取消面試資格,但您為什么立即放棄卻不再努力一下呢?祝您下次成功!”
經典哲理故事6
日本有一個有名的大富翁,他是日本肉餡面包店的創始人。20世紀初。他與美國麥當勞公司合作,向日本人提供物美價廉的肉餡面包。
剛開始經營的時候,日本的'一些商人都取笑他,認為在日本推銷肉餡面包,無疑是自尋死路,絕不可能有市場。但他不這么想,他看到日本人身材矮小,體質比較弱,這可能與吃大米有關,同時他又發現,美國的肉餡面包的效應正向全世界發展。看到了這兩點,這個日本商人得出了結論,同樣是“嘴巴”的商品,在美國能暢銷,在日本為什么不可能?再說,按照猶太人的觀點,只要經營得法,“嘴巴”生意也能賺很多錢能夠獲取豐厚的利潤。
懷著這種信念,這個日本商人的肉餡面包店開業了。果然,正如他預計的那樣,開業的第一天,顧客爆滿,利潤還大大超過原來想像的程度。以后利潤蒸蒸日上,一連用壞了幾臺世界最先進的面包機器,還是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這個日本商利用肉餡面包,即利用“嘴巴”生意發了大財!
心靈小語:
再俗的事物與文化結合,都雅了。
經典哲理故事7
我是一條小魚,住在美麗的海洋世界。我有一個經常和我玩的朋友它就是小黃魚。我和小黃魚早上要一起去晨練,下午一起去淺的地方揀貝殼。
有一天早晨,我吃完了早飯,就準備去找小黃魚晨練。可誰知剛剛一開門,就有一塊香蕉皮掉在了我的頭上,我把我身上清理干凈后繼續游向前。可是,我的`頭上又出現了許多張餐巾紙,我無奈的喊到:“天哪,這到底是誰干的?”
我再一次把身上清理完后就要去找海底市長報告。我到了市長那兒,就和市長說:“市長,今天我出門的時候有許多垃圾從水面上飄下來,請您幫幫我吧。”市長聽了我的話,說:“這件事情,我也想解決。”坐在一旁的章魚教授覺得可以制作很多很多的傘來擋住垃圾。另一邊的海龜博士也同意了。
它們把傘發給了每條魚。但魚的出行也不是很方便,而且,海底的垃圾也越來越多。海龜博士覺得這并不是很好,就發了一封電報給人類。電報中寫到:以前,這里還是非常美的,但現在,這里的垃圾非常多。人類啊人類,你們以后不要再破壞環境了。人類看了以后,非常羞愧。
從那以后,再也沒有人來破壞環境了,我和小黃魚都非常幸福的生活了下去。
經典哲理故事8
溶解與凝固
煉金術中有一個座右銘:“濃縮和溶解。”
煉金術士通過實驗室研究,從硫磺中提取汞,再對汞進行精煉,直至其轉變為黃金。
這種探索將會把他們引向點金石(即固體)和長生不老藥(不是永垂不朽藥,因為活得越久,發生意外的機會也會越多)。
通過這種程序,煉金術士同時也在修煉自己的耐性,從而改變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他們尊重易經的主要信條:“堅持是有利的。”
堅持不等同于強求。有時候,戰爭拖延的時間長于必要的時間,就會使所有人的力量和激情逐漸消失。
拖延的`戰爭最終也會摧毀勝利者。
我們必須知道什么時候該堅持,什么時候該把我們的部隊撤出戰場。
溶解的意思是:休息時間。
凝固的意思是:行動時間。
最嚴重的戰略錯誤有兩個:一是過早行動,二是讓機會溜走。
經典哲理故事9
福特是美國著名的“福特車系”創始人。他對汽車業和摩托車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獲得美國總統頒發的“一等勛章”。在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汽車制造業里,福特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福特也是一樣。
有一次,在福特技術研究所內部,人們為汽車內燃機是采用“水冷”還是“氣冷”發生了激烈爭論。福特是“氣冷”的支持者,所以新開發出來的N360小轎車采用的都是“氣冷”式內燃機。
在美國舉行的一級方程式冠軍賽上,一位車手駕駛福特公司的“氣冷”式賽車參賽。在跑至第三圈時,由于速度過快導致賽車失控,賽車撞到圍墻后油箱爆炸,結果連車手也被燒死。此事引發了福特“氣冷”式N360小轎車的銷量銳減。技術人員要求研究“水冷”式內燃機,仍被福特拒絕。一氣之下,幾名主要技術人員準備辭職。
福特公司的副總經理感到事態嚴重,就打電話給福特:“您覺得您在公司是當總經理重要,還是當一名技術人員重要?”福特在驚訝之余回答:“當然是當總經理重要。”
副總經理毫不留情地說:“那就同意他們去搞水冷引擎。”福特突然省悟過來,于是毫不猶豫地說:“好吧!”后來幾個技術人員開發出了適應市場的產品,使公司的銷量大增。這幾個當初想辭職的技術人員均被福特委以重任。
福特公司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一天,公司的一名中層管理人員瓦爾多和福特交談時說:“我認為公司中層領導都已經成長起來,您是否應該考慮一下培養接班人了?瓦爾多的話很含蓄但卻表達了要福特辭職的意愿。
福特一聽,連連稱道:“您說得對,不提醒我倒忘了,我確實該退下來了,不如今天就辭職吧!“在辦理完交接手續的幾個月后,福特便把董事長的位置讓給了別人。
經典哲理故事10
鎮上沒有比藥房看門人更糟糕的工作了。但胡安還能干什么?他不會讀,也不會寫,沒有其他活兒可以干。有一天,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接管了藥房。這個人決定改革,開始向工作人員分配新任務。他對看門人說:“從今天起,您除了看門,每周要寫一份報告,記錄每天有多少人來,還有他們對我們服務的評價和建議。”
胡安身體一顫。“我很想完成工作,先生,”他結結巴巴地說,“但我不會讀,也不會寫。”“啊!那太遺憾了!”“但先生,您不能辭退我,我在這里工作了一輩子。”“我知道,但我幫不了您。我們可以付給您賠償金,直到您找到新的工作。很遺憾。祝您好運。”年輕人說完轉身離開了。
胡安感到整個世界塌了。他從未想過自己會落到這種境地。怎么辦?他想起在藥房工作時,當有椅子或桌子壞了,他能夠用錘子和釘子很快修理好。在找到工作之前,或許可以靠這個過渡一下。問題是他只有一些生銹的釘子和一把開裂的鉗子。他打算用一部分賠償金買一個工具箱。由于鎮上沒有五金店,他必須騎兩天騾子到另一個鎮上去買。還能怎么辦?于是他出發了。
他回來時,帶著一個漂亮的.工具箱,里面有全套工具。很快就有一個鄰居在外面敲門。“我想問問,能不能借我一把錘子?”“可以倒是可以,我剛剛買了一把,但我需要用它工作……我剛剛丟掉了工作……好吧,但您明天一早就得還給我。”第二天早上,鄰居如約來到門前。“胡安,我還需要這把錘子。為什么不把它賣給我?”“不行,我需要用它工作,而且去五金店需要騎兩天騾子。”
“咱們做一個交易吧,”鄰居說,“我付給您往返四天的費用,再加上錘子的價錢。怎么樣?”“那好吧。”他又騎著騾子出發了。回來時,另一位鄰居已經在門口等他了。“胡安,您前兩天賣給朋友一把錘子吧?我需要一些工具,打算付給你四天路費,外加一些利潤。我沒有時間去買。”這位曾經的看門人打開工具箱。鄰居挑選了一把鑷子、一把改錐、一把錘子和一個鑿子,然后付錢離開了。
“我沒有時間去買。”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么可能許多人都有這個需要。胡安再次出門時,多帶了一些錢,以便多買幾件工具。漸漸地,他的叫賣聲開始在街上響起。他每周進行一次采購。后來,他租下一間屋子存放工具。幾周后,他給屋子裝上玻璃窗,把它變成了鎮上第一家五金店。所有人都喜歡找他買東西。生產商也樂于給他發貨,因為他是一個好客戶。慢慢地,附近的人也開始到胡安的五金店買工具了。
有一天,胡安突然想到他的車工朋友可以制造錘頭。然后,順理成章地為他制作了鉗子、鑷子、鑿子,以及釘子和螺釘。在十年時間里,胡安憑借誠實和勤勞,成為擁有數百萬資產的工具生產商。
他決定為鎮上捐建一座學校。在新學校落成儀式上,鎮長把城鎮鑰匙交給了他,對他說:“胡安,我們很自豪地邀請您在學校紀念冊的第一頁簽名。”“我很榮幸,”胡安說,“但我不會讀也不會寫,我是文盲。”“您是文盲?”鎮長說,“您建立了一個工業帝國,竟然既不會讀也不會寫?我很震驚。如果您會讀會寫,那會成為什么樣啊?”胡安平靜地回答:“如果我會讀會寫,我會是一位藥房看門人。”
變故通常被認為是壞事,但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危機總是充滿機遇。最穩妥的辦法永遠是改變自己并適應變化。
經典哲理故事11
對不付錢的農民的獎勵
弗萊明是一個貧窮的蘇格蘭農民。一天,當他在田里干活時,他聽到附近有一聲喊叫。他放下農具跑過去,發現一個孩子掉進了糞坑。弗萊明急忙把孩子從死亡邊緣救了出來。第二天,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民家。一位優雅的紳士走了下來。他自稱是獲救孩子的父親。這位先生說:“我不知道;“我想報答你救了我孩子的命,”農夫說,“你救了我的孩子,我想報答你。”;我不想,所以我明白什么是獎勵,“就在這時,農夫的兒子從小屋里走了出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說,“是的,”紳士說,“讓我們達成一個協議。讓我把他帶走,讓他了解良好的教育。如果他能像他父親一樣,他一定是一個讓你將來感到驕傲的人。”農夫同意了。后來,這位農民的`兒子從英國圣瑪麗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他是青霉素的發明者。幾年后,這位先生的兒子得了肺炎。是什么救了他?青霉素那位先生是誰?丘吉爾,英國上議院議員。他的兒子是誰?丘吉爾爵士,二戰期間的英國首相
哲學:這位淳樸善良的蘇格蘭農民用他作為男人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但卻給他的孩子們帶來了好機會。多虧了我孩子們的成就,我治好了一位紳士的兒子,那就是丘吉爾爵士,他后來成為了“二戰”的首相。一個普通農民的善良可以給世界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
經典哲理故事12
本世紀30年代,一位猶太傳教士每天早晨,總是按時到一條鄉間土路上散步。無論見到任何人,總是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農民,對傳教士這聲問候,起初反映冷漠,在當時,當地的居民對傳教士和猶太人的態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輕人的冷漠,未曾改變傳教士的熱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給這個一臉冷漠的年輕人道一聲早安。終于有一天,這個年輕人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道一聲:“早安。”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臺執政。
這一天,傳教士與村中所有的人,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面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邊的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傳教士的名字被這位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當他無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的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雖然沒有過多地表情變化,但仍禁不住還了一句問候:“早安。”聲音低得只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最后的結果是:傳教士被指向了右邊——意思是生還者。
人是很容易被感動的,而感動一個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個熱情的問候,溫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靈中灑下一片陽光。
經典哲理故事13
小時候父親做的一件事情,一直到今天還讓我記憶猶新。
父親是個木工,常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爛瓦撿回來,或一塊兩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走在路上,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里帶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我搞不清這一堆東西的用處,只覺得本來就小的院子被父親弄得沒有了回旋的余地。直到有一天,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開溝挖槽、和泥砌墻,用那堆爛磚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和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干凈,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我只是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那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磚頭碎瓦,終于有一天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后來的日子里,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在我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么,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之后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經典哲理故事14
《文匯報》2月15日刊登解本友的文章說,緬懷王選院士,不僅要紀念他勇于創新的精神,也應讀一讀他生前的一些雋語。
“錯誤地把院士看成是當前領域的學術權威,我經常說時態搞錯了,沒分清楚過去式、現在式和將來式。”——王選說,自己38歲的時候,在電腦照排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處在最前沿,但是是無名小卒;58歲時,當選中國兩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但已離開了具體設計一線;今年68歲,雖然3年前得了國家最高科技獎,但離學科前沿更遠了,現在靠虛名過日子。
“名人是過時的.人。”——王選說,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態,知道自己是一個過時的人。別人尊重你,無非是自己過去有點貢獻,僅此而已。
“上電視說明科學生涯快結束了。”——王選說,上電視說明我的科學生涯快要結束了,一個處在創造高峰期的科學家是沒有時間頻繁上電視露臉的。媒體記錄的王選院士的這些典型話語,至今讀來發人深思。社會各界大大小小的“名人們”,不妨抽空讀讀這些雋語,像他一樣保持普通人的心態。
經典哲理故事15
盤山寶積禪師有一天路過市場時,偶然聽到顧客與屠夫的對話。
顧客對屠夫說:"給我割一斤好肉。"
屠夫聽了,放下屠刀反問:"哪一塊不是好肉呢?"
顧客當時怔住,而在一旁的盤山寶積禪師卻領悟了。
我們總是感到,現在的工作不夠理想,有很多的抱怨,如:"工作的環境不夠好、開的工薪比其它公司的員工要底、覺得自己的`公司品牌比較小等等,有著很多的不如意。"
而實際上,"哪一塊肉是不好的呢?"
不論在什么樣的公司里,什么樣的工作環境中,你對這份工作投入了多少你就會收獲多少。關鍵在于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