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鄧亞萍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經為作文發愁過吧?別擔心,積累一些作文素材,會對寫作文非常有幫助!那么問題來了,你知道哪些作文素材是真正有用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4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鄧亞萍,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鄧亞萍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后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并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后加盟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并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后。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并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并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志剛登記結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鄧亞萍的故事
鄧亞萍童年時期: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于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后,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么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
付出總有回報,由于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鄧亞萍運動員時期:
進入國家隊后,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隊里練習全臺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茍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臺再練。
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
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系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鄧亞萍求學時期:
24歲的鄧亞萍剛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鄧亞萍卻費盡心思后才把它們寫出來(似乎沒有寫全)。
于是鄧亞萍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經常學習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點起床,幾乎苛刻地學習14個小時。有時,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就連吃飯的時間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時候一直保持的1.5的好視力也退到0.6。
鄧亞萍不斷要求自己,做作業也要和完成訓練課一樣,絕對是今日事今日畢,毫不含糊。鄧亞萍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讓輔導老師和學友都深表嘆服。
1998年2月,鄧亞萍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讀書,鄧亞萍在劍橋大學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英語,短短3個月的時間,鄧亞萍堅持每天8點多從自己的住所趕往學校上課。下午3點半下課后,她還到學院的學習中心去學ix,聽磁帶,練自己的口語,直到晚上8點學習中心關門后才趕回住所。
回到住所,鄧亞萍也從不浪費時間,她堅持和房東用英語交流,堅持按時完成作業和預習功課。
在她終于獲得碩士學位后,鄧亞萍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長時間固定姿勢寫稿誘發了鄧亞萍的頸椎病,頭不能移動,一動就疼的鉆心。但是,疼痛并沒有把鄧亞萍征服,她咬緊牙關,以一種固定的姿勢堅持查閱資料和寫作。
鄧亞萍誠信故事
那是鄧亞萍在清華即將畢業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語文老師請他幫助修改哲學課的總結。這份哲學總結足有四五千字,內容很充實,既有理論上的闡述,又能聯系實際用哲學觀點分析打球的戰略戰術。
幾天后,語文老師把改過的文章給了。又過了幾天,語文老師在校園里遇到了她,鄧亞萍一方面表示對語文老師的謝意,同時又很認真地對他說:"我把兩份總結都交給了哲學老師,跟老師講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寫的,另一份是請語文老師修改過的。"
一篇哲學文章,請語文老師修改,按理說修改后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原創"交上去了。語文老師絕不會去質問鄧亞萍,為何不說明是經老師改過的;哲學老師更不會質疑她是否請人家修改過。一切顯得那么自然。但是,鄧亞萍竟把修改前后的兩篇文章一起交給了哲學老師,還如實說明了請語文老師做過修改。這就是誠實的鄧亞萍,這就是鄧亞萍的誠實!
惟有這樣的誠實,才會有她的事業,她的輝煌,她的人格力量。試想,在學業上不老實的人,焉能成得了"鄧亞萍"?
鄧亞萍勵志故事
在世界乒壇上,有顆耀眼的明星,她的名字叫鄧亞萍。鄧亞萍是積極向上的人,她的故事傳遞著正能量,溫暖著人、感染著人,F在采擷幾個關于她的事件讓大家品品悟悟。
挑戰劣勢,實力作證
受父親的影響,鄧亞萍從小就非常喜歡打乒乓球,并且開始懷揣當體育明星的夢。鄧亞萍五歲的時候開始練習打乒乓球,隨著球技的提高,她在省內外參加乒乓球比賽獲得了很好的名次。鄧亞萍在10歲時想加入省隊訓練,卻困為個子太矮被無情地擋在了門外。當時很多人并不看好她,認為她“絕對沒有發展前途”。因為她不僅身高僅1.50米,而且手腳粗短,似乎根本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自然不被內行看好。年少的鄧亞萍很不服氣,面對自己的劣勢她并不自卑,她要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挑戰劣勢。于是加倍努力地練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她每一次練球都一絲不茍、堅忍不拔。有時受傷了,咬緊牙,還堅持訓練。遭遇挫折時,鄧亞萍總是用“我一定要用事實證明自己的實力”來激勵自己。功夫不負有心人,鄧亞萍佳績連連,打敗了世界冠軍,她如愿進了國家隊。
保持謙卑,永遠奮進
抬頭靠實力,鄧亞萍的成功,完全依靠自己的實力,這實力何來?來自她自己的勤奮努力。無論嚴寒酷暑,鄧亞萍都夜以繼日的刻苦訓練。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輝煌成績的背后,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鄧亞萍舍得付出,所以她成功了!成功后的鄧亞萍保持謙卑,嚴于律己,從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松懈,因為她明白自己一直是在“逆境”中前進的。從鄧亞萍身上我們不難得出:所有不平凡的成就,是始終謙卑、如履薄冰地長期堅持結出的碩果;是靠著勤奮、吃苦與永不放棄的精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擁有愛心,熱衷公益
鄧亞萍不僅是十分優秀的運動員,她還是富有愛心的天使。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鄧亞萍用她那銳利眼神和閃電般地打法,打敗隊友喬紅,獲得女單冠軍。隨后,她又與喬紅合作,獲得女雙冠軍。同年,她又站在了第43屆世乒賽的女單冠軍座上;貒,她把獲得的5萬元獎金不少一分地捐給了希望工程。雖然她的獎金沒有歌星、影星高,但是她那一顆天使般的愛心溫暖了很多人,感染了很多人。退役后的鄧亞萍更加熱愛公益事業。“體育星球”公益計劃在山東日照的成功實施,鄧亞萍幫助有天賦的孩子實現了他們的體育夢想。2019年4月鄧亞萍獲聘黃帝文化推廣大使,她表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根。我會認真做好黃帝文化推廣工作,讓黃帝文化成為凝聚炎黃兒女共同情感的重要精神標志。
鄧亞萍的故事有很多,這里不再多講了。鄧亞萍身上有許多閃光點,我要好好學習
【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鄧亞萍】相關文章:
中考作文素材人物篇04-21
中考歷史人物的作文素材10-12
作文人物素材08-04
作文的人物素材11-07
中考作文素材05-26
經典中考作文素材10-18
中考的作文素材06-07
作文寫作人物素材06-08
高考熱點人物素材11-12
關于中考的作文素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