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指導及思路
材料作文,是根據所給材料和要求來寫文章的一種作文形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指導及思路,希望大家喜歡!
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指導及思路 1
材料作文的特點是要求考生依據材料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來源,不能脫離材料所揭示的中心來寫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題者已經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給考生了。一般來說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兩部分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記敘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語式材料和圖畫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更有利于考生發揮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過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解讀,選擇適合自己的文體進行寫作。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寫好材料作文呢?
一、抓關鍵詞,仔細分析命題者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
命題者在命制試題時,往往將自己對材料的理解認識、感情傾向融合在材料與提示中,因此,要想準確恰當的審題立意,必須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仔細分析命題者的意圖。如以下材料:周國平曾經這樣說過:狂妄的人自稱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甘做命運的奴隸。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他追逐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膽怯。走運時,他會揶揄自己的好運;倒運時,他又會調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他只是做命運的朋友罷了。
材料雖然提出了對待命運的三種態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謙卑”兩詞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命題者意在讓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隸”的做法,而贊同“做命運朋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想生發就會得出以下理解:“做命運的奴隸”,屈從于命運的安排,在失敗、厄運面前一蹶不振,當然為人們所舍棄。而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像司馬遷那樣“腸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畢竟生活得太過沉重。而把命運當作朋友,坦然樂觀的面對命運所給予的一切,往往會生活得既積極又滿足。就像堅定樂觀的霍金,面對不幸命運,帶著感恩的心態坦然地接受一切,積極樂觀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義
當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從材料中尋找一個恰當的角度.提取出一個話題,自擬題目寫作。因此,審題立意成為寫作的首要問題。而材料對主題的確立有著客觀的、不容更移的“制約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視出來的中心.往往脫離材料另起爐灶,造成“跑題”。請看下面的作文題:
獨木不成林/只有千樹萬樹緊相依,才有那陣陣松濤/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萬朵壓枝低,才有那滿園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點萬點長聚首。才有那萬頃碧波。//親愛的同學,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
要求:①根據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擬題目寫作;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字數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則材料往往是多義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題意圖、最能體現材料指向的意義。上例所給材料是一首詩,理解詩的主旨才能確立寫作的主題。這首詩的主旨體現在最后兩句:“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根據材料中的這個關鍵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諧相處才有美好生活”、“團結就是勝利”、“集體就是力量”等寫作話題。
三、比喻、寓言類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過尋找與生活的對應點,深入理解題旨。
寓義性材料的題旨和意圖是隱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層地理解分析它的寓義,才能正確地把握題旨和意圖。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氣寒冷,他們相互之間挨得很緊,結果相互之間刺傷了對方;他們相互之間離得遠了,就感覺不到溫暖。最后他們選擇了一個不遠不近的恰當距離,相互之間既不刺傷對方,又能互相得到溫暖。
這則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間應該保持恰當的距離,但僅僅看到這點還是不夠的,還應該進一步找到所對應的現實生活:父母與子女應該保持恰當的距離,朋友之間也需要保持恰當的距離,個人與金錢、權勢之間也應當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這樣與現實生活一比較、對應,就會發現,兩者之間有許多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作文的依據和基礎。
四、選擇恰當角度
對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會有不同的選擇角度,要選取那些最能表現題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則材料:
猶太人經常鼓勵自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后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干脆讓它長大,用來當豆苗賣;而豆苗賣不出去,則可以移植到花盆里.當做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讓它長大,幾個月后.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
請認真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寫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這則材料的意思是:當你遭遇挫折時,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及時調整心態、改變自己,機會遲早會眷顧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猶太人”。而有些考生則認為這則材料反映的是“猶太人做生意精明”,結果從這個角度人手.作文嚴重脫離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題旨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角度進行寫作,是這類材料作文寫作成功的保證。
五、發散思維打開思路
對“材料”必須先展開“發散思維”,思維打開了,可寫的內容就豐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則材料:
五歲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兩天后,媽媽發現晶晶的左手舉不起來了,原來女兒的鎖骨受傷。媽媽又急又疼,可晶晶卻有了意外的收獲:“媽媽我現在知道哪邊是左邊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邊!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經歷,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或見聞?是否獲得某些感悟和認識?請你拿起筆,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五歲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卻從此獲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領。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寬廣空間。考生既可沿著題目中的提示打開思路,選擇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著收獲。立意二:事物總是辯證的,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立意三: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還可依據自己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經歷等的情況,發揮自身的優勢,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親身體驗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給自己的幫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時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難往往帶來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當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般來說,引用材料有兩種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化用)。根據文體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寫成議論文,開頭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文體也不能完全脫開材料,要在恰當的地方直接和間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則容易造成于材料疏遠的感覺。
七、讀清要求,規范寫作。
讀完材料后,千萬不能忽視的是“寫作要求”。材料敘述后的要求需要細細研讀,這樣才會寫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題型闡釋
材料作文要求根據所給的材料(事例、故事、寓言、詩歌、歌詞等),由其提煉中心,展開聯想、想象,寫出經歷、思考、感悟等。材料作文在思辨性上對考生有較高要求,這類作文以能夠凸顯思想的張力與深度者為佳。
題型呈現
根據材料的指向性,材料作文題可分為以下三類:
1.單一型材料作文
這類材料作文中心單一明確,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構思,即直接提煉出材料中心,立意選材,謀篇布局。
比如2010年云南曲靖市中考作文題材料:一名畫家小時候,興趣非常廣泛,樣樣都想拿第一,結果卻一無所獲。于是他的父親拿來一個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當父親抓起滿滿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時,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如果這個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獲不到了。”
這則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確,關鍵句為父親意味深長的話,提煉出來即:“集中精力,才會收獲成功和快樂;面面俱到,往往會因精力分散而導致失敗。”考生寫作時需要注意:一是這篇作文適宜選用議論文文體。二是材料中父親說的話運用了類比手法,考生在得出論點時須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似點:“漏斗”與“畫家”,“玉米粒”與“每天要做的事”,“玉米一粒也沒從漏斗里掉下來”與“畫家每天做很多的事卻沒有一點收獲”,“玉米粒相互擠著”與“不分取舍地做事,消耗了畫家大量的精力”。只有分析清楚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材料中心。三是論點要想鮮明準確,必須借助邏輯嚴密的語言表達。四是材料中的一個細節可作為論點的支撐:小時候樣樣想拿第一卻一無所獲的孩子長大后成了畫家,父親的話功不可沒。
2.多元型材料作文
命題者在命制材料作文時,選擇的語言材料常常具有豐富的含義,這樣的材料就可能不止一個中心,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指向。對于這樣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采用“從中選點”法構思,即從多項中心里選擇一個重點立意選材,然后再布局謀篇。怎樣“從中選點”呢?應區分重點與一般,根據中考作文閱卷短平快的特點,考生可以先摒棄含混晦澀的角度,再剔除容易陷入雷同選材的中心,最后選擇最能體現命題者意圖且自己最擅長的角度立意。
比如2010年重慶綦江縣中考作文題材料:友情,是患難中的傾情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時一把真誠的攙扶,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但不可以單向支取,只有通過彼此的積累才能加重其分量。任何帶功利性的友情,不僅得不到利息,而且連本錢都會喪失殆盡。懂得珍惜友情,就是珍惜人生中那份最寶貴的財富;懂得珍惜友情,實在是一種智慧與幸運。
通過解讀材料,我們可以從中提煉出有關友情的一系列觀點,如“友情是患難中的傾情相助”“友情來自朋友雙方的情感投入”“友情忌諱功利,它的真諦在于責任與奉獻”“我們要懂得珍惜友情”“珍惜友情是一種智慧與幸運”等,任意選擇其中一個角度構思行文均可。
3.“隱喻”型材料作文
這類作文題,材料中沒有明確的寓意提示,我們可以采用“含義概括”法審題構思,即通過分析歸納的方法概括所給材料的基本思想,再立意選材與謀篇布局。寫慣了記敘文的考生多感性思維,容易被這類材料中的某一細節打動而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誤區,而這類文題恰恰需要考生具備整體感知的思考能力。
比如2010年湖北武漢市中考作文題材料:花園里的小橡樹愁容滿面,看到別人在開花結果,它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蘋果樹說:“你為什么不能結出一個美味的蘋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對它說:“別聽它的,你應該開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樹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結出美味的蘋果,也未開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來越迷茫。迷茫中,小橡樹嘗試讓自己平靜下來,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是一棵橡樹啊,我永遠結不出蘋果,也開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應該是長得高大挺拔,給鳥兒棲息,給游人遮蔭。小橡樹頓覺渾身充滿力量,它快樂地生長著,很快就成為一棵大橡樹。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樹的經歷應該能引發我們一些思考。請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戲劇除外),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這則寓言材料,講的是小橡樹“成長”的煩惱:看到別人開花結果,自己卻不知該做什么。材料中蘋果與玫瑰各有各的建議,小橡樹聽了反而更加迷茫。最后它靜下心來思考,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成長方向,快樂地成長為一棵大橡樹。這則材料,同時有多個可供提煉的話題,如“成長的煩惱”“人生目標”“別人的建議”“認識自己”等,最后歸納概括,可確定其基本意思為:快樂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傾聽我們自己的心聲。考生可根據這一中心聯系具體生活實際運筆行文。
模擬演練
1.單一型材料作文
一只野獸受了傷,它會跑到一個山洞里躲起來,然后自己舔舔傷口,頑強堅持。可是一旦被噓寒問暖,它就受不了。
根據材料寓意,任選一個角度作文。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多元型材料作文
紀德:獲得幸福的秘訣,并不是為了追求快樂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中尋出快樂。
老舍: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魯迅: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要求:①請根據材料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③字跡工整,書寫規范,600字以上;④文中請不要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
3.“隱喻”型材料作文
媽媽領著我和妹妹,在頤和園長廊里仰著頭給我們講每幅畫的含義,在每一座有對聯的古老房子前面讀那些抑揚頓挫的文字,在門廳回廊間讓我們猜那些下馬石和拴馬樁的作用。她從那些靜止的物件開始,講述無比生動的歷史,告訴了我們世界之遼闊,人生之倏忽,美好之永恒。
要求:①請根據材料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③字跡工整,書寫規范,600字以上;④文中請不要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
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題的另一種形式。出題者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學生依據自己對材料的分析、理解、提煉,然后按要求寫作。材料作文常見的形式是給出一段文字材料,據此作文。那么,這種作文形式和命題、話題等作文究竟有何區別呢?同學們在作文的時候又需要注意寫什么?我們希望通過以下的內容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材料作文對審題的要求是很高的。通過審題,分析審察一則材料所表現出來的主旨、意圖和角度,然后據以作文。由于材料本身的意思是由閱讀者本人領會出來的,所以就會造成理解上的多樣性。這個多樣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題旨、命題者的意圖是允許存在的。但問題在于有許多同學把握不了材料所透射出來的意思。那么在考前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如何審題立意呢?
一、務必做到整體把握
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內涵,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語。首先,要準確把握文章要點。對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讀幾遍,讀的時候可勾畫重要字詞;讀后要認真分析材料重點及各段要點、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點、事件的主要意義、言論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據材料重點重組材料作文,或者根據材料要點分析其現實意義或象征意義,再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積累,另外組織寫議論文或記敘文的材料,并擬定恰當的題目作文。除了讀懂材料外,還應注意題目中的要求,如體裁、篇幅(字數)、重點和中心等。對此既不能忽視,也不能有任何改變,否則就偏離了題意。
二、準確領悟材料題旨
一般來說,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難懂,問題在于是否能夠準確地分析出材料所表達的深刻道理,繼而確定自己對這個道理的正確態度。材料本身可能是松散的、不緊湊的,我們要努力提煉主題。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華的東西提煉出來,這些有用的、精華的東西就是主題。審讀時,要準確理解材料所要表達的中心,并據此確立自己的作文主旨,選材作文。這樣才能做到作文中的一致性,即寫作者確定的主題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寫作者所選擇的材料與主題保持一致,從而達到讀后有感,有感而發的要求。
三、穩妥明確構思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現出來的看問題的出發點。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時表現為不同讀者對材料的不同感觸或感悟,有時表現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對象,有時表現為聯系實際的立足點……有的材料只有一個角度,有的卻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度。作文中一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擅長寫的文體)和對材料的理解程度,選擇自己最易寫的、最好把握的、有話可說的、有事可寫的、有情可抒的角度人手。二要嘗試求異創新,因為大家寫的都是同一材料,要避開“俗套”,就要求異創新,可從那些不被人重視,又有價值的方面,進行突破,寫別人沒寫出來的旨趣,給入耳目一新之感。另外,命題者所給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往往都是大道理,要全面深刻地闡述這些大道理是有難度的,因此,要學會以大化小、以小顯大,即把自己熟悉的社會生活與大道理聯系起來,再從小事情、小問題中發現大道理,闡述大道理。
四、精心擬定作文標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材料作文的題目是需要自擬的,如何擬好材料作文的標題,這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作文題目必須簡明、醒目、能吸引人,反映文體特點。常見的擬題方法有:(1)以時間、地點為題,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以人物為題,如《孔乙己》、《范進中舉》;(3)以中心事件為題,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4)以某“物件”為題,如《小橘燈》;(6)以論述的范圍為題;如《想和做》,(7)以淪點為題,如《淡骨氣》;(8)以設問等修辭手法為題,如《宇宙里有些什么》《向沙漠進軍》;(9)以說明對象為題,如《中國石拱橋》等。
(一)“讀”。即要讀懂材料。對所給材料進行“艱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關鍵的詞句),進而領悟其主旨意義,理出其中所蘊涵的深層的寫作指向,這就是“讀”。
(二)“引”。所謂“引”就是在寫作時扼要概述你所引用的材料中的信息——即你所闡述的論題,否則就是無本之木,就會“走題”。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引”的內容不可太多,要簡明扼要,以一當十,能夠交代清楚寫作“指向”即可。
(三)“聯”。就是聯系現實生活實際,這是供料作文的本質特征,即通過材料本身,揭示其所富含的哲理,生發出材料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否則,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文章空洞無物,顯得干癟。
(四)“議”。就是說,供料作文大多要求寫成議論文體,盡管現在考試已淡化文體要求,我們廣大學生,尤其是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
(五)“結”。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無不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外延,并且,不同讀者的視角也是不一樣的,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所得出的論題(結論)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作文者能夠突破“人云亦云”的傳統思維定勢,力避“千人一面”。為此,必須展開“發散思維”,即“不囿常規,探求問題多種解決途徑的開放性思維,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從同一信息源生發出來的不同看法,不同結果”(陳金明語),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來。
總之,材料作文一般要按照“讀-引-議-聯-結”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唯其如此,才能駕馭這一文體的作文特點和寫法,做到立意深刻、新穎,論證充分、有力。
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指導及思路 2
(1)讀懂材料。材料的類型很多,有單則材料,也有多則材料;有事實材料,也有理論材料;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寫作文前要進行認真篩選壓縮,找出關鍵性的句子和表現材料主旨的語句,體會材料的傾向性,高考輔導《材料作文導寫》。
(2)看清要求。把握材料作文的寫作要求很重要,如果把握不準就會給審題和寫作帶來影響,要逐字逐句進行品味。
材料作文的寫作思路:
(1)選好角度,力求創新。要根據自己的寫作水平和對材料的把握程度,從小處入手,進行寫作;注意求異創新,審題時要多想幾個角度,然后選擇一個與別人不同的角度去寫,容易出新。
(2)聯系實際,恰當引述。材料作文離不開對材料的思考、加工,甚至引述。不能長篇大論的去復述或改編或生拉硬扯。要恰當地聯系實際,可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也可聯系社會實際,但無論聯系哪種實際,都要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進行。
那么,材料作文怎樣處理材料呢?
①簡練引述。概括其主旨,抓其要害。
②引述關鍵語句。試題材料中能揭示主題的關鍵語句,往往是文章立意的關鍵點,也是巧妙引述材料的切入點。
③續接材料法。以材料的結尾為媒介,或浮想聯翩,演繹神異故事;或精研深思,前瞻事態未來,以精妙的構思、新奇的情節制勝。
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指導及思路 3
考點精析:
1.材料作文的材料類型:
①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斷故事、寓言故事。
②論說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語段、議淪文段。
③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④情景型:設置一個特定的情景(生活場面,特別的細節)。
⑤圖表型:一幅漫畫或一個圖表等。
2.材料作文的分類:
①供材料寫記敘文;
②供材料寫議論文;
③供材料寫說明文;
④供材料寫應用文;
⑤根據材料寫局部(補寫);
⑥根據材料縮寫、擴寫、改寫。
解題方法與技巧:
1.材料作文的審題
材料作文審題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是要弄清題意,二是要明確要求,可采用下列步驟:
①讀懂材料:針對不同類型的材料的不同意蘊,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細節.抓仆材料的中心
②看清要求:材料作文的要求是考生作文應遵循的法則,如果對相關要求把握不準,理解不透就會給審題和作文帶來影響。要同讀材料一樣,逐字逐條細細品味,把握其精神實質并據此作文。
③選好角度:一要根據自己的寫作能力(擅長寫的文體)和對材料的理解程度,選擇自己最易寫了的、最好把握的、有話可說的、有事可寫,有情可扦的角度人手。從小處著手,從小處著筆,以小見大。二要注意求異創新,因為大家寫的都是同?一材料、如何避開"落俗"。就要靠求異創新,否則的活就是千人一文,千文同意,應從那些不被人重視,又有價值的方面,進行突破,寫別人沒寫出來的旨趣,給入耳目一新之感。
④精心布局:材料相同、所擬的題目也大體相似,有的題目已擬好,要"新"就得靠"新"的思路,"新"的結構,根據所定的文體,可按下列方法安排作文的結構:若寫成記敘文,可采用"縱式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和"橫式結構"(即從不同方面選擇不同材料,分別敘述,材料之間是并列關系。如《誰是最可愛的人》)。若寫成議淪文,可按"提出問題(引淪)——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的模式,或稍作調整去寫作。若寫成說明文.可采用"特征式結構"(即是什么、怎么樣、對象特征)和"順序式特征"(空間方位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前者多用于寫實體事物說明文,后者多用于寫事理性說明文。⑤注意語體:相同的材料可以寫出不同體裁的文章。在表達時,一定要根據所寫的文體運用得體的語言加以表達,力求明晰暢達,自然得體。
2.看圖作文寫作程序
看圖作文是一種變"圖"為文的作文方式,主要訓練和考查學生的觀察思考力、想象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其寫作程序是:
①讀題目:了解題目要求,明確所規定的體裁。
②析圖:要根據確定的寫作文體來看圖、讀圖。若寫說明文,就要看圖的結構,渚如畫畫的主體、背景、細節、層次以及文字、對話等。若屬汜敘文,要著重觀察每一幅圖或多幅圖之關系,全面了解圖中的"情節"。若寫成議論文,就要著力探求畫面的深層含義,依"圖"論理.并聯系實際,引申聯想,立意構思。
還可以從如下角度"析圖":
A.看"情節的發展"——組合圖;
B.看"事物的變化"——立體圖;
C.看"人物的對比"——人物圖;
D.看背景映襯——諷喻圖;
E.看比喻手法一—諷喻圖。借助類比聯想,喻義探求、比較綜合、分析圖文的整體意念。
③立意、構思,表達,要依體而定。要靈活處理,依據確定的文體,擬好提綱,按照提綱作文,并注意修改。
3.材料作文注意事項
①不要忽視題目限定的條件。如果不按要求,照抄材料原文,沒有寫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就難寫出有創意的作文。
②不能拋棄所給的材料,任意發揮,更不能與材料的旨意相悖。
③所供圖表和材料是作文的基礎,把握其中所含的信息,立意表達要切合圖文(材料)。
精典例題:
例①認真閱讀以下材料,聯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塞德爾的事業
有一位80歲的德國老人,名叫瑪?塞德爾。最近,她被檢查出得了癌癥。當知道了自己不久于人世時,她想盡快完成兩件事。一件事是她有一大筆錢,總價值約300萬馬克,她想全部捐獻給中國的改造沙漠事業。塞德爾一生最珍愛書,她買了許多書。她的第二件事就是把這些珍貴的書籍全部送給中國。
塞德爾認為中國是保持民族文化傳統最好的文明古國,也是最有希望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她把世界未來發展的希望、個人良好的愿望寄托在中國身上。早在兩年前,她就拖著年邁的身軀親臨內蒙古考察,并在磴口縣投資。改造沙漠是關系世界環保、子孫生存的大事。曾有報道每年中國有近一個中等縣的土地沙化,問題十分嚴峻。塞德爾于是決定將所有的財產投入改造沙漠的事業中來。
塞德爾要求自己很嚴,生活很節儉。她沒參加德國醫療保險,看病要自己花錢。得癌癥后,她面臨兩種選擇:一是花很多錢輸血,換血維持生命;一是花一點錢,保證再活一兩年,完成她尚未完成的事業。她毫不猶豫選擇了第二種。得病后,她有病仍然乘公交車,買食品不去高檔店。然而對贊助的事業她卻出手大方,不僅反對中國給予贊助,還要繼續把自己所有的錢都獻給中國的`沙漠治理。分析:這是一個給材料作文。做這類作文,首先要認真閱讀材料,明白文章的立意;然后再由此闡發開去,或記敘、或議論、或描寫、或抒情。
例②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讀好書能陶冶性情、增長智慧;讀壞書會使人誤入歧途、走向絕路;不讀書將使人愚昧無知、無所作為。提起讀書,也許你想記敘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有關讀書的真人真事,也許你想講述有關讀書的生動故事,也許你想論述有關讀書的真知灼見,也許你想介紹有關讀書的有效方法,也許你想發表讀書后的評論感受,也許你想展開有關讀書的神思遐想......
要求:①根據上述材料,任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校名、人名。
解析:這是一個典型的"材料作文"題。命題人用哲理性的語言闡述了讀書的功用,羅列了有關讀書的人和事、道與理、方與法,并附注廠相關的寫作要求及注意事項,只要認真品讀所列材料,明確棚關要求.選好寫作角度,擬好作文題目,定好寫作文體,就可以展開記敘、或議淪、或說明。
所謂"角度",就是你打算寫什么體裁的作文,材料中幾個"也許"就是供你選擇的,你可以寫自已艱辛的讀書生涯,也叮以寫你周圍類似"孔乙已"、"范進"式的讀書人的故事,還可以寫其它,但這類內容的適用文體是記敘文或小小說。若是你想論述有關讀書的真知灼見,適用的文體足議論文;若是從介紹有關讀書的方法的角度寫,適用的文體是說明文。
如何擬題是材料作文的—個難點,更是—個重點。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好的文章標題,能反映文章的"心靈",即能反映文章的中心。題目必須簡明、醒目、能吸引入,反映文體特點。常見的擬題方法有:
A.以時間、地點為題,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B、以人物為題,如《孔乙己》、《范進中舉》;
C.以中心事件為題,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D.以某"物件"為題,如《小橘燈》;
E.以論述的范圍為題,如《想和做》,
F.以淪點為題,如《淡骨氣》;
G、以沒問等修辭句式為題,如《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宇宙里有些什么》;
H.以說明對象為題,如《中國石拱橋》;
I.以擬人手法為題,如《向沙漠進軍》等。
此作文可擬出如下題日:
記敘文:她終于上學了、我與書的故事
議論文:談讀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小議
說明文:我的讀書方法、介紹—種有效的讀書方法角度選好了,擬定了題目,就要選擇自己最擅長寫作的文體,依體作文。
【中考材料作文寫作指導及思路】相關文章:
材料作文寫作指導09-27
中考作文寫作指導07-09
環保材料作文寫作指導08-04
材料作文寫作技法指導09-21
中考材料作文寫作秘籍04-26
高考作文寫作指導:材料作文04-26
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寫作思路04-26
高考寫作指導:材料作文審題方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