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高中

時間:2021-09-18 09:54:04 中秋節 我要投稿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高中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高中1

  秋雨打翻了顏料桶,于是楓林層林盡染,紅彤彤的一片,煞是壯觀!五彩顏料一路翻滾,山林就疊翠流金了,蘋果染紅了臉,梨搶去了黃色,手忙腳亂地給自己涂上,卻不料涂上了“雀斑”,稻子看著笑彎了腰,還沒等它說話,自己也被染成了金燦燦的一片!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高中

  秋欣喜地看著,唱起豐收的贊歌,于是溢滿桂花芳香的空氣里滿滿的全是喜悅,中秋在這個時候也如約而至了。中秋是個團圓的節日,每到此刻,在外的游子都要想方設法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共慶豐收的喜悅,祭拜月亮,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繼續團團圓圓。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明月醉了多少詩人的心。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的月亮滿載著天涯海角人們的祝福和期盼,為親朋送去祝福和思念。

  仰望天空,我也在期盼月亮的出現,已經很晚了,可是月亮卻遲遲沒有出現。難道嫦娥抱著玉兔去天宮赴宴了嗎?想到嫦娥衣炔飄飄穿行于云端,我不禁啞然失笑,那只是神話而已。

  思緒隨著微風飄向海邊,飄向那個中秋明月夜。

  小小的我和哥哥在沙灘上“搶”月亮,飛奔的我們都認為月亮跟自己跑,可是我跑不過哥哥,不由得撅著嘴停下來。

  爸爸把一個盆遞給我,我一下子扔一邊了,生氣地說:“我不撿鵝卵石,我要月亮。”那是出發時,哥哥帶的盆,他要撿鵝卵石。

  “月亮,月亮,快到盆里來。”爸爸笑著說。

  我恍然大悟,拿起盆舀起半盆水,月亮果然到盆里來了,水波輕輕地蕩漾,月亮在水里看著我笑。海浪輕輕地涌來,一個不小心,我跪坐在水里了。緊緊地抱著盆,我興奮地大喊:“月亮!哥哥快來看月亮,月亮在盆里呢!”

  哥哥聞聲而來,我緊緊地抱著盆,生怕哥哥搶走。盆的邊上有兩個小洞,可以用繩子把盆吊起來野炊。我央哥哥去找根繩子來,我要拉著月亮走。哥哥無奈沿著臺階去車上拿繩子。很快哥哥就取來繩子,系住盆,我就松手了,盆浮在海面上,我牽著盆小心翼翼地走,一邊走一邊說:“滿月,滿月,我有一個愿望,請給我一個棒棒糖,我要給我的爸爸吃。”

  “哈哈,滿月,滿月,不要跟落湯雞走。”哥哥看著渾身濕透的我笑嘻嘻地說。

  我狠狠地瞪哥哥一眼:“滿月!滿月!我有一個愿望!請給我一個癩蛤蟆,給我哥哥抱。”想想哥哥好像不怕癩蛤蟆,我趕緊說,“錯啦,錯啦,請給我一個大螃蟹,給我哥哥拿,讓大鉗子夾死哥哥的手!”哥哥不會捉螃蟹,經常被螃蟹夾的哇哇大叫。我忍不住得意地笑起來。

  “隨便吧,你這個野丫頭就適合扔到野人谷!真有這個地方,我去過,你可沒去過。”哥哥故意神秘地說,“野人谷真的有野人!你把盆讓我拉著,我就告訴你野人什么樣!”

  我半信半疑地把繩子遞給哥哥,哥哥拉著盆就跑,月亮從盆里灑出來,在水面蕩漾,遠遠地傳來哥哥的笑聲:“野人就是你啊。”

  浪花一陣陣涌來,把水里的月亮扯碎了又扯圓了,蟋蟀突然奏起小夜曲,一陣微風吹來,我忍不住打個哆嗦。遙遠的天空月亮看著我掩嘴偷笑。

  落湯雞一樣的我,小辮子也散開了,著實狼狽。我被爸爸的大襯衫包裹起來,爸爸抱著我沿著臺階向馬路走去,趴在爸爸的肩膀上,感覺好溫暖,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呵呵,什么時候再去海邊看明月呀。月亮仿佛也想起了海邊的我,從云彩里慢慢地悠閑地露出笑臉。“滿月滿月,你好嗎?我有一個愿望,請你把我的祝福送給千里之外的親朋,祝他們佳節快樂,永遠幸福美滿!”

  中秋明月夜,我沐浴著月亮的光輝沉沉地睡著了。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高中2

  中秋節的時候大家都要邊吃月餅邊賞月,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來告訴你吧!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高中3

  又逢一年中秋,久居他鄉的游子,是否要回家呢?

  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里怕也是桂花飄香,美酒醇厚了吧?一道淺淺的海峽,割劃了百年的滄桑,沖洗著曾經的屈辱;不變的,卻是故鄉的月亮。

  也許,因為深愛,所以偏執。

  但是,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因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不及故土日暮時點起的那一束橘黃的燈光。

  可你為什么不肯回來?樹高萬丈,落葉歸根。游子啊,你是否還記得母親的容顏?那長城--母親堅實的脊梁;那黃河--母親不屈的血脈;那連綿不斷的群山--母親坎坷的步履;那坦蕩無比的平原--母親博大的胸懷……你是記得的,歲月可以泯滅記憶,卻無法泯滅我們的黃皮膚、黑眼睛,無法泯滅我們同是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同是龍的傳人,無法泯滅不屈的民族魂!

  也許,因為深愛,所以偏執。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綿綿的,那水不秀麗也可以是悠悠的;校園說不上多么與眾不同然而因為自己每一日的輕輕走過而認定了她的美麗;衣服即使并不嶄新明艷可是因為有了母親的撫摸而倍感它獨特的溫柔與芬芳。

  可你為什么不肯回來?歷史的巨輪,早已碾碎了殖民者轟轟炮口下的戰火紛飛;也許還有希望獨立的分子,時間的河流卻會沖垮他們最堅實的堡壘。你可知道,睡獅蘇醒了,巨龍騰飛了;你可知道,母親日日夜夜思念的,是你;你可知道,歷盡了多少艱辛,母親只為換回失散的兒女,換回一輪圓滿的月亮!

  也許,因為深愛,所以偏執。

  一份深深的、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感牽系,讓母親,便也含著笑,含著淚,縱容了游子的那份固執的認知。

  星辰依舊,日月益新。是遙遙無期,還是指日可待?奔騰怒吼的長江黃河,是母親鼓足的勇氣;連綿起伏的萬里長城,是母親堅強的毅力。不論發生了什么,那都是過去,讓昨夜的星辰停留在那一瞬間,來溫暖著這早已荒涼的大地,讓今夜的風吹去往日的煙云,來擦干那點點淚痕。

  也許,因為深愛,所以偏執。

  許多的美好,它激蕩不起心中的最深處的漣漪。正如那異國的月亮,怎么看,卻也是不遂人意,更不能出現李杜的詩情畫意來;許多的不完滿與平凡,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牽系,所以便固執而不悔地付出,就如同母親對并不很懂事的兒女,游子對并不很富裕的家鄉,還有照徹記憶的,圓滿的月亮。

  “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千年的白霜與夜晚,穿越百年的屈辱與滄桑,道出了我們最不容辯駁的理由。于是,我們會心一笑。

  因為深愛,所以偏執。

  于是掬一彎海峽之水,溫一壺月光,共飲百年一輪秋……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高中4

  20xx年9月19日,是中秋節,我在家里過中秋,賞月。有很多人一定想知道中秋節有什么來歷吧,我來告訴你們。

  中秋節,顧名思義,“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農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一定要吃什么?大家一定知道,當然是月餅。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后,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高中】相關文章:

以中秋為話題的高中的作文09-07

以中秋為話題的高中作文09-24

以中秋為話題的高中作文3篇09-16

中秋節為話題作文高中10-31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精選10-03

以中秋為話題作文02-08

以中秋為話題的作文11-15

以讓為話題的高中作文06-10

以寬容為話題的高中作文-高中話題作文12-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精品第一区 | 亚洲大型AV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 曰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理论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