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時間:2021-10-15 11:48:55 重陽節 我要投稿

關于重陽節的風俗作文(通用1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重陽節的風俗作文(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重陽節的風俗作文(通用12篇)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1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

  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沖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于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云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毛澤東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王維重陽節時寫的。今年重陽節秋高氣爽,天高云淡。吃完午飯,我就和爸爸去爬蒙頂山。

  蒙頂山海拔約600米,從山腳下往上看,啊!山這么高,能爬得上去嗎?爸爸說:“能爬多少就爬多少。”我沒走幾步,一股桂花的香味就迎面撲來。樹上的葉子有的顏色還是那樣翠綠,有的早就肯求秋媽媽把它們涂得金燦燦的。路兩旁的小野果一串串的,像許多好朋友聚集在一起開會。板栗一粒粒掉在地上,許多游人都在樹下的草叢中尋找。

  走到半山腰,我的腳像抽筋一樣,走不動了。爸爸說:“不如歇會兒吧!”我連連叫好,真有點不想再爬了。我們吃了一些野果子,準備再出發,我又望了望山頂,說:“上面還是濃霧漫天啊!”

  走到亭子,秋風送爽!一陣陣秋風吹來,把我的疲憊吹到了九霄云外。

  因為我們的不懈努力,我們終于有了成果——我們爬上了山頂。我站在山頂俯視下面,房子跟螞蟻一般大小。豐收的田野像是金色的海洋,一陣微風吹來,我仿佛聽到了稻穗子正在沙沙的歌唱。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鄞勞的人們畫出了一幅豐收的畫。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3

  在這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日子里,我們迎來了一個既溫馨又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此刻,我的腦海里浮現出外婆每天為了我們全家忙里忙外的身影,心想外婆真辛苦啊。平時我也沒為外婆做過什么,今天一定要多陪陪她。

  外婆有喝茶的習慣,我給外婆泡杯茶吧。說干就干,我拿來電水壺,灌滿水,插上電源。沒多久,水燒開了,我開始學著媽媽的樣兒給外婆泡茶了。外婆血壓高,喜歡喝苦丁茶,我把幾片苦丁茶葉放入水杯中,倒入熱水。可能是我太心急了,一不小心把水濺出來燙到了手,疼得我直甩手。但我想著外婆平日為我們操勞卻毫無怨言,我這點疼又算什么呢?我小心翼翼地捧起熱氣騰騰的茶,遞給了外婆,輕聲說道:”外婆,今天是重陽節,這是我親手為您泡的茶,祝您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外婆欣喜地接過茶,開心地笑了,一邊撫摸著我的頭一邊稱贊道:”我的孫子長大了,懂事了!“

  外婆喝茶時,我依在她的身旁,看到白發已爬上她的頭頂。這都是為我們操勞的啊!”外婆,我幫您捶捶背吧!“我關切地說著。”好,好,我的孫子真懂事!“我把兩個小拳頭放在外婆的后背上,輕輕的捶了起來。左一下右一下,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捶著,還不時的伸開小手輕輕的按摩她的后背。捶著捶著,我問外婆:”舒服嗎?“外婆高興地說:”舒服極了!“看著外婆高興的樣兒,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呢!

  今年的重陽節,外婆過得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4

  今天是重陽節,我們幾個同學約在了一起為老人打掃房間,并送上我們親自制作的賀卡。

  我們將我們活動的地點鎖定在了云翔公寓。我們帶上了自己的掃把,和自己制作的賀卡在祥云公寓大門口會合了。

  剛進入小區,小區的單元防盜門,給我們的任務添加了一項困難,我們在這小區里來來回回地尋找單元防盜門開了的單元。終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找到了防盜門打開的一個單元樓門。我們每家每戶的找老年人,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樓道里亂飛亂撞,終于,我們敲開了一位老人的家門。

  這位老人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可笑容卻讓人感到了溫暖幸福。一位同學上前對老人說:”您好,今天是重陽節,請問我們可以幫您打掃清潔嗎?“老人沖我們笑了笑,點了點頭。我們走進老人的房間,就拿起了掃把認真的掃起來,我們把沙發下面,茶幾下面的衛生死角都打掃了一遍。老人笑了,說:”你們把垃圾都掃在一起吧!“我們把掃出來的垃圾掃在了一起,倒入了垃圾桶。老人說:”人老了,彎不下腰掃不到沙發下面,還要麻煩你們。“我們異口同聲的說:”沒關系。“我們掃完了垃圾,把我們的賀卡送給老人,并送上了節日的祝福。在重陽這個屬于老人的節日里,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越活越年輕。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5

  祝老人身體健康,事事如意,大家可能會問為什么祝老人,那我就實話告訴你吧!因為今天是重陽節,也是老人節。

  我來到紅綠燈路口時,看見以為老奶奶跌跌撞撞地想過紅綠燈。我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我說:“老奶奶我扶你過去吧,你看紅綠燈,車來車往,人來人去,一不小心,可能會出事,你說可以嗎?”“小朋友謝謝你,那我們過去吧,可是綠燈沒電了,你一定要小心。”老奶奶慎重地回答。“好。”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開始過馬路了,心里又驚又喜,我小心翼翼地扶著老奶奶,突然,一輛車開來,里面出來一個人,說:“我扶你過車吧!”那位老人被夫走了。朝我揮一揮手。我沮喪地回到家中,看見爺爺,我問:“爺爺,你有什么事要我幫忙的嗎?”“有啊,小鵬去房間給爺爺把藥拿來,再去客廳來一杯水來。”爺爺說。“好的,爺爺,我馬上就回來。”我說。“小心一點。”爺爺說。“知道了。”我說。

  我來到爺爺的房間,看一下床頭柜,一瓶又一瓶的花,終于找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了出來,放在了爺爺的身上。

  接著,我來到了客廳,發現了熱水瓶,我小心地拿了一下,倒了一杯水到杯里,謹慎地拿給爺爺。

  今天,真是一個美好的重陽,讓我感受到幫助老爺爺老奶奶的快樂與幸福。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6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征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后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箏始見于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里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筆記中說“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這里所說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制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后,始有紙制風箏,出現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據記是出現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采風為戲,后于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俗呼風箏。”唐以后,風箏盛行,并定清明節為風箏節,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從這以后,風箏的形狀已不局限于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風箏制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7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有佩帶茱萸的風俗,因此又稱為“茱萸”節。插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九九重陽節,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阿拉伯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意義。所以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

  重陽節,寓意深遠,又恰逢是秋季,這個收獲的黃金季節。所以從古到今很多詩詞中有不少描寫重陽的佳作。有一首歌謠:菊花黃,黃種強。菊花香。黃種康。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我們還學過一首王維描寫重陽節的古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8

  重陽節是每年的九月初九,人們把九定位陽數,所以被稱為重陽。重陽日尊老敬老已蔚然成風,晚輩們都要給上了點年紀的老人做些美味的飯菜。重陽節時不能回家的人在外面工作,也會打一個電話到家里,慰問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一回到家里,就告訴家人們,再過兩天就是重陽節。我急忙打電話,祝爺爺奶奶重陽節快樂,身體健康!他們都很驚訝,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在重陽節的時候給他們打電話,他們問我怎么知道這個節日的。我得意地說,這是在學校里語文老師陳老師告訴我們的。我把重陽節的風俗都一一告訴了他們,讓他們健健康康地生活,秋涼了,要多穿衣服保暖,告訴他們假期去看望他們。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收到我的祝福很開心,我也很開心。

  陳老師說,我們要尊敬老人,關心老人,每到重陽節都要給他們做一桌美味的飯菜來表達我們的孝心。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9

  美麗的金秋之后,迎來的是那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那首詩。那么重陽節的來歷是什么呢?

  相傳,在哪遙遠的古代,汝河里有一只瘟魔,瘟魔哪家,家家喪命,青年人恒景的父母被瘟魔殺害之后,他立志要替父老鄉親們除掉這一禍害。他辭別了父老鄉親之后去訪名師,終于在仙鶴的指點下到了一處仙山訪到了一位仙長。那位仙長被這位年輕人的執著感動了,交了他一套降魔劍法和一把寶劍。九月九日之時,仙長叫恒景說:“瘟在今天會出來作惡,你去除了它吧。”于是恒景回到故鄉,讓鄉親們到高山,每人發一片茱萸葉和一杯菊花酒,便下山將瘟魔除了。

  從此,重陽節登高避禍,喝菊花酒的習俗便流傳下來。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10

  重陽時節,人們在登高的同時,還伴有放風箏的活動。此時的街頭和曠野上,隨處可見放飛的風箏:天上白云飄飄,風箏點點;地上笑語陣陣,菊花盞盞。好個重陽九月天!

  按照當地民間的傳統習俗,一年有兩次集中放飛風箏。上半年在清明,下半年在重陽。清明時節地氣上揚,是放風箏的好時機;而重陽時節金風送爽,天高云淡,視野開闊。人們紛紛借登高之機放風箏。此時,不少老者也加入到登高、放風箏之列,以健康的體格證明自己能夠活到九十九。

  風箏始見于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紙張,因此只能用竹木制成。漢代,人們已經能夠用牛皮制作風箏了。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后,人們便開始用紙制作風箏,出現了“紙鳶”和“紙鷹”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是在五代時期。唐以后,風箏在民間盛行,形狀已經不局限于鵲、鳶等鳥類,還有仙女、龍、鳳、蜜蜂、蝴蝶、蟲、魚等等,花樣繁多,應有盡有。

  放風箏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帶有濃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并與各地農時相關。在我的故鄉,清明時節放的風箏各式各樣,但以龍的造型和圖案為主,傳說自清明之后,龍的活動就越來越頻繁;重陽時節,天空高遠晴朗,經常可以看到翱翔的雄鷹,所以此時風箏的形狀圖案就以雄鷹為主。飛向高空的風箏,與登高的人群相呼應,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重陽節的前兩天,我們這些半大孩子就開始自己動手扎風箏了。扎風箏的原料都是自己尋找的。骨架有的用劈開的竹條,有的用柳條。當然,柳條的效果不如竹條理想。扎好骨架后,用糊窗戶的毛頭紙將其糊上,再用毛筆蘸上染粗布用的顏料,在上面畫上喜歡的圖案,一架風箏就大功告成了。至于雄鷹風箏,我們是扎不了的。且不說制作難度大,單是所用材料,我們根本找不到。因此,我們都盼著村里會扎走馬燈的貓爺來制作雄鷹風箏。他的雄鷹風箏,帶著竹哨,放起來的時候,會發出好聽的哨音。每年重陽節,他都會在鄉親們登高的土丘旁把雄鷹風箏放起來,引來鄉親們的稱贊和喝彩。正是:重陽到來放風箏,互比高低戲秋風。眼界最是今日寬,菊花香中傳笑聲。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1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讀起這首詩,我都會想到重陽節。我的家鄉有一個獨特的重陽習俗——做栗糕。

  那一年重陽節的清晨,我也是早早地跑到了樓下,對著對爺爺奶奶道一聲“節日快樂”。看到奶奶手上拿了幾個板栗,我好奇地便問:“奶奶您拿幾個板栗干什么?”“拿來做栗糕的。”聽到栗糕,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那您教一下我唄。我也想親手制作這一美味。”我央求奶奶。“當然沒問題。”奶奶高興地答應了我。

  廚房里,奶奶給我了幾個蜜棗,讓我跟她做。奶奶把蜜棗切成了絲兒,我也學著把蜜棗切成了絲兒。我切的并不是很好看,好在越來越得心應手。隨著個數的增多,我和奶奶的動作幾乎一致,仿佛是兩位干練的運動員激烈地比賽著。

  切完蜜棗,奶奶馬上拿起起了幾個板栗用水燙一下。我又好奇了:“奶奶,這是為什么嗎?直接剝不是更省時間嗎?”奶奶笑了:“大孫子,一聽就知道你不缺乏勞動經驗啊。”奶奶告訴我,泡上熱水更能輕松剝去栗子的外衣。我先剝了一個沒有燙過水的栗子,殼很堅硬,只能用小刀劃了個口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開了一個邊邊。我又從熱水中挑出一個栗子,輕輕一捏,殼就扁了,我再用指甲一摳,殼就破了。果然是輕松多了。

  隨后是切板栗。切板栗的奶奶,幾刀下去就切成了一個個丁,而我也不甘示弱也切成了它的模樣。這比剝板栗要簡單。

  為了不給奶奶添亂,剩下的部分我只能讓奶奶做了。只見她左手倒糯米粉,右手倒入大米粉,又迅速放下袋子加了些糖,最后快速地加入一點溫開水。沒等我眨眼的功夫,奶奶揉起了面團,動作那叫一氣呵成啊。我都被看呆了。回過神來,板栗丁已經揉在面團里了。

  奶奶左手捏著面團,右手一撕,再一揉,栗糕的大致形狀就做好了。依樣畫葫蘆,我也學做了幾個,跟奶奶做的不相上下,讓我不免有些得意。

  緊接著給栗糕刷點油,放進烤箱。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烤箱內的栗糕慢慢膨脹了起來,皮也慢慢變成了金黃色。這時,屋里屋外香氣十足,讓我不知不覺地咽了一口唾沫。美妙的味道把隔壁的小孩都饞哭了。天空中的夕陽把天空照得金黃金黃的,仿佛一個大栗糕,美極了。

  以后的年年,重陽節我們都在栗糕中度過。

  重陽節的風俗作文 篇12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家鄉要進行一年一度的民間活動——煉火。聽媽媽說煉火之前還有表演,而且媽媽也要去參加表演。

  晚飯過后,我懷著一顆快樂的心來到煉火場。抬頭一看,煉火場那塊地方放著一堆木炭,木炭旁邊有一大塊地方空出來,上面鋪著一塊布。五點三十分,表演時間到了,首先是花頭臺,然后是腰鼓,第三個節目是舞蹈,接著我媽媽也出場了,她們表演的是紅色娘子軍,穿著整齊的軍裝走出來,手中拿著一把玩具槍,演得多么精彩!

  節目表演很快結束了,人們在那空地上盼著、等待著。那些工作人員把火堆用工具往中間推,然后生起來。那堆火從遠處看去就像一座火山。火越來越旺,人群也多起來了,有些人站在火堆旁,有些站在山上,還有些人拿來梯子站在梯子上,真是人山人海。

  八點左右,煉火活動終于開始了,勇士們到小河邊把腳給洗了,領頭的“勇士”在桌子上說著話,好像為煉火的“勇士”祈求神仙保佑,領頭的祈求完畢,向火堆的四個方向噴了一口水,然后勇敢地沖了過去,后面的“勇士”們相繼沖過了火堆。第二次沖鋒時,領頭的又飛快地沖過了熊熊的烈火,后面的人用他們的工具——鐵鍬把烈火往兩邊翻,翻的時候總有一群群火苗冉冉升起,沖過去時也會有一些火苗升上天空,好像成千上萬只螢火蟲在空中飛來飛去,似乎那些“螢火蟲”也在為那些勇士們鼓掌。煉火漸漸接近尾聲,我們只好戀戀不舍地離開煉火場。回到家里,我還在不斷地回憶這次煉火的場景。

  煉火是我們家鄉的一種民間活動,它能吸引全國各地的來客,據老人們說,能去邪,保一方平安,讓家鄉的人們一年四季安居樂業,開開心心地生活在美麗的山村土地上。

【關于重陽節的風俗作文(通用12篇)】相關文章:

關于冬至的風俗作文(通用18篇)12-09

重陽節活動:各地過重陽節的風俗01-25

家鄉的風俗作文 (通用15篇)01-20

春節的風俗作文通用15篇01-04

冬至的風俗作文(通用26篇)12-10

家鄉的風俗作文關于春節01-06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通用15篇01-26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通用77篇)01-28

故鄉的風俗春節作文(通用18篇)12-24

家鄉的風俗作文450字(通用10篇)03-0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免费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 | 久热这里只精品国产8 | 五月婷婷视频精品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 | 亚洲se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