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后感

時間:2023-09-22 11:01:44 王娟 [第五單元]自由寫作實踐 我要投稿

《建國大業》觀后感750字(通用15篇)

  觀看完作品之后,內心會產生很多感慨,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觀后感需要表達真實的情感,不能虛假刻意。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建國大業》觀后感7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國大業》觀后感750字(通用15篇)

  《建國大業》觀后感 1

  國慶期間,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去百合影院觀看了《建國大業》。

  這個片子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雖說有些地方我看不太懂,但聽了爸爸媽媽的講解,我明白了我們國家建立的不容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的合平來之不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幸福生活是由許許多多無名英雄的鮮血換來的。《建國大業》以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云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

  影片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淮海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于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終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場。他們高興得邊喝酒邊高唱《國際歌》,平素領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澤東喝醉了,嘴角掛著微笑歪倒在一邊;周恩來充滿激情地揮舞雙臂做指揮狀,完全不是平時的樣子;劉少奇和朱德緊緊擁抱在一起,讓人十分的感動。

  通過這個片子我更加了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國旗的寓意,旗面為紅色象征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影片最后的'一段歷史真鏡頭讓我心里的激動達到頂點,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臺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我們更加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建國大業》觀后感 2

  如果是在高中,看完肯定要寫這樣一個命題作文的。是在被工作上那些鳥人事惹怒之后直接跑去電影院,用招行信用卡積分兌換了票子看的。反正感覺像是不花錢看的,所以就算和想象中相差甚遠,也權當消磨時間緩解情緒。兩個多小時的片子,半個多小時的時候我看了一次時間,之后以20分鐘一次的頻率看時間,琢磨著晚飯吃什么。而肚子也在越來越期待趕緊結束的過程中越來越餓。

  好歹看完這么一部轟轟烈烈的大片,但我無法感同身受,除了片末由黑白漸變為彩色的一直迎風飄蕩的五星紅旗,讓我為之振奮。記下幾個關鍵詞,以備回憶。

  1、關于開會。好像就是一直不停的'開會。大會小會黑會。領導們開會絕對不能少一樣東西,煙。這是革命傳統。

  2、關于生活質量。紅營抽紙煙,藍營抽雪茄。紅營摸著黑也能開會,藍營都是莊重嚴肅的會議場地。紅營吃苦耐勞哪里都能生存,藍營家里都是調調,住別墅喝咖灰。

  3、關于演員。張國立把蔣介石的味道都演出來了,雖然我對蔣介石其實不熟。但就是感覺很對味。唐國強演的毛主席講普通話老覺得不是毛主席。第一次覺得馮小剛好帥好有型。馮鞏那張喜劇臉無論在何種場合出現就是讓人一見就笑。劉德華真是太帥了,英氣逼人,難怪總是引小女生尖叫。陳道明也好帥,不是那種外貌上的帥氣迷人,而是散發出來的那種勝人一籌的氣質。陳坤還是太陰柔了。

  4、關于名言。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要分開裝,萬一一坨被打,還有另一坨在。難怪好多民企老總都喜歡講這句話,無知的我終于知道原來這是毛主席說的。最后,我始終覺得,影片要傳達的東西,以及整體感覺,始終不及《建國大業》這四個字鏗鏘有力,氣勢恢宏,余音繚繞。像在趕場,平鋪直敘。備注:個人觀感,與政治無關。

  《建國大業》觀后感 3

  一直期待觀看電影《建國大業》,不僅因為其豪華的演員陣容,更想去重溫那段歷史。本劇反映的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到建國前夕,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斗爭中,同舟共濟、團結奮斗,最終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領袖戲”,但是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領袖們,這回充滿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邊。

  唐國強扮演的毛澤東早已被觀眾認可,但這次著力展現的,不是主席的雄才偉略,而是人物的內心情感。唐國強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個人認為也更好看。政治局開會的時候,毛澤東把蠟燭吹滅了,摸著黑繼續開會,他說,留下半支蠟燭晚上還要寫東西呢;七屆二次會議的時候,各位領導從拐角處依次走進會場,每個人的表情都很有看頭,這種細節都很好看。

  劉勁扮演的周總理,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印象。有一場戲,當總理得知我方沒能保護好受邀參加政協會議的馮玉祥將軍,平時一向親和儒雅的總理終于大發脾氣,痛罵手下“都是豬腦袋”。總理的.確生氣,但我個人認為,他這么做還有一個“心機”,先把下屬狠批一頓,毛主席反倒不會再發怒了,目的還是為了保護下屬。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淮海戰役勝利后的那個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領導人終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場。他們高興得邊喝酒邊高唱《國際歌》,平素領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澤東喝醉了,嘴角掛著微笑歪倒在一邊;周恩來充滿激情地揮舞雙臂做指揮狀,完全不是平時總理的樣子;劉少奇和朱德緊緊擁抱在一起,讓我也感動的跟著掉下眼淚。

  其實任何戲劇,最后刻畫的都是人,你觸摸到這個人的心,作品基本就成功了。歷史又何嘗不是?歷朝歷代的推進更替,人心始終是成敗的關鍵。《建國大業》中,共產黨的勝利,國民黨的失敗,不管有多少的因素在里面,最關鍵的還是民心所向。《建國大業》最終有多少票房,最終還是取決于觀眾的心。

  《建國大業》觀后感 4

  在前兩年,我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一幅幅感人至深、蕩氣回腸的畫面仿佛還在我腦海中回蕩。

  《建國大業》簡述了共產黨與國民黨在抗戰勝利后,對如何建國,如何安撫深受戰爭創傷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樣的政策,雙方利益分歧巨大,導致了內戰的全面爆發。共產黨人重視各民主黨派的力量,選擇了民主建國,成立聯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關注了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已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人卻選擇了無視共產黨人與其他民主黨派的'存在,無視勞苦大眾的利益,結果失敗了。那么共產黨為什么會成功,而國民黨為什么會失利呢?

  共產黨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為得民心,二是因為得人才。從電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終灌注在電影中,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則十分混亂,各管各的。

  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率部圍剿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講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個中國"。這正是當年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以人為本的真實寫照。死守延安,無疑會傷亡慘重,代價太大,不能做到對人的關愛勝過對地的關愛。毛澤東優先選擇了對人的關愛,他的決策無疑是高明的。

  看了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于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以往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那時卻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

  看著電影,想著歷史,我的心中無限感慨。我悲哀自己是個熱血少年卻只能靜靜的坐在那里,觀看著這一幕幕讓人心酸,無奈的歷史;自責自己身為新一代接班人卻沒有實力,沒有能力去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一點點貢獻和犧牲。寒窗苦讀幾年,立刻就考上初中。可是對于自己未來的道路卻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將來要干嘛。

  作為一名有夢想、有知識的小學生,我們應當好好學習,成為有用之才,將來報效祖國!

  《建國大業》觀后感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我想這句話,大家應該并不陌生,這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隆重的說出這句話,同樣也是《建國大業》電影的結束語,那標準的湖南口音和那和藹的語氣,使這句話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

  影片主要講述,抗戰勝利和建國前夕的故事,再次說明了共產黨是人們心中最好的黨。重慶談判、雙十協定、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件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仿佛把我們帶到那個艱苦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品味那段歷史,向那些遠去的革命先輩致敬。

  電影以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占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白天手提白燈籠,闖入蔣介石的府地,要求見蔣介石,被拒絕后,他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而是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見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讓人眼睛濕潤的那一刻,是毛澤東、周恩來等四位革命元首,在聽到我軍大獲全勝時,四人一起喝酒,喝醉了唱歌的情景,讓人十分感動,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終于換來了勝利!

  時間是檢驗歷史的的標準。至今新中國成立七十四周年了,讓我們回憶歷史,把握未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建國大業》觀后感 6

  觀看了《建國大業》,我的眼睛一片濕潤,心潮澎湃,感嘆先輩創業的艱辛,感嘆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感嘆之余,對于現在美好的一切,我們更應倍加珍惜。

  影片中令人難忘、感動的片段很多:五次圍剿,無數人前仆后繼,拋灑熱血,只為中國革命的一線生機;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領袖、戰士攜手共進,抵達目的地的時刻,這革命轉折的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淮海戰役結束后,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傳來,那一刻,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

  有首歌名叫《為了誰》,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了回答。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盡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愿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后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正因這種精神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到現在這個稱號一直都是共產黨軍隊的光榮與傳統。

  影片自始至終,都散發著一種讓人振奮的感情,帶領我們回到那段崢嶸歲月,體味建國的艱辛。影片很快就演完了,我們甚至沒有時間細細品味影片中的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但卻讓我們記住了,我們的國家經歷過虛弱、侵略和戰亂,我們的人民受到過欺辱、壓迫與掠奪,現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鮮血鑄就的成果要我們這一代人去守,去保護。

  《建國大業》觀后感 7

  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義為主線,秋收起義為輔線,講述了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先驅們,積極開展創建中國人民軍隊的探索和實踐紅色經典故事。這些革命先驅們當時都非常年輕,在他們風華正茂時就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奮戰,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歲月中無悔地奉獻出青春乃至生命。

  三河壩戰役這個環節是我感覺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戰事,三千人對三萬人,綿綿戰火,死的死,傷的傷,血染紅了江河,腳下的土地早已變了顏色。他們的每一個軍禮,都讓人為之動容。最后兩百人留下的時候,父好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軍,弟去兄留。一、二百人的斷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朱德對蔡晴川說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現在想起,依舊感到無比震撼。最后三河壩的炮火聲聲,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帶領著撤離的隊伍,駐足敬禮,讓人為之動容。二百人的斷后,希望與犧牲,更展現了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八一南昌起義勝利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軍隊由少變大,由弱變強。到建國后,人民軍隊為祖國領土的完整,政治與經濟及民生的繁榮富強,蒸蒸日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歷史不能忘記,人民不能忘記。那個時代雖已遠去,但誰也不會忘記,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

  通過《建軍大業》強烈地驚醒了睡在這幸福中的我,讓自己深刻的意識到這幸福的存在,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邊,無處不是。我必須將這份幸福,傳遞下去。軍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長的地方。我為這片土地感到驕傲!我為這份幸福感到美好!

  《建國大業》觀后感 8

  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現在幸福生活是多么地來之不易,他是我們老一輩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愛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這部電影講述了1946年到新中國如何成立這段歷史,這期間許許多多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和成立進行了不懈的斗爭,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影片中最令人感動的是:淮海戰役結束,毛主席聽到勝利的消息后,在慶祝晚餐上一杯又一杯地喝著酒,一直喝醉為止,他靜靜地躺在一旁,臉上掛著勝利喜悅的笑容。而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這四個改變中國命運的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那一刻,他們不禁唱起《國際歌》,“英特那雄布……”那一聲聲氣壯山河的聲音在我的耳邊回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那份勝利的喜悅同樣也感動著我。還有那兩位被兇惡特務所殺的李公樸、聞一多他們那震撼人心的演講,為了和平他們失去寶貴的生命,這一切讓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佩服及傷心的.眼淚。郭師傅是多么一個盡職的廚師呀,他為了能讓主席吃上可口的飯菜,不顧自身安危沖進廚房就為了鍋里的一點紅燒肉而沒有逃出死神的魔掌被敵機活活地給炸死了……我心里嘆息:當時的生活條件是多么艱苦呀!

  海海戰役結束后,解放軍極度疲勞,他們需要休息,在勝利面前,他們也決不打撓老百姓,他們寧肯整整齊齊地躺在冰冷的馬路上,看到這“國母”宋慶齡明白了:共產黨為什么能取得了這歷史性的勝利。

  我部影片中其他的故事同樣也深深地感動、鼓舞著我。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了多為祖國作貢獻。最后,我祝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更加偉大、更加昌盛。

  《建國大業》觀后感 9

  放映廳內的燈光緩慢卻有些突然地亮了,影片已經結束,我有些激動,想要但羞于舉起雙手鼓掌,最終在片尾曲中聽見零稀的掌聲,響應了這份心情。為自己感到遺憾。

  在影片的前半,我還難以接受其過于片斷化的敘事,有些不合時宜的插入曲,乃至客串角色的小煽情。我數次察看手表,以為將近尾聲,卻發現余有長得讓人不知道接下來還能講什么的時間。現在,我也不好說她是否把握了歷史劇與眾星聯袂,這兩個課題間的`平衡。

  然而這究竟是不能以尋常電影的標準來判斷的,內容和背后的意義超越了形式本身,通過歷史畫面領我們感受老一輩賢達在建設新中國過程中揮灑的汗水、做出的犧牲。因為是60華誕的獻禮,所以她是昂揚的;因為是對歷史的回顧,所以她又是沉靜的:如何有了現在,如何開拓未來。友人對我說:“愛國的心人人都有,只是有時不便直白地表達出來,而激發這情感,總得有個契機。”因而我想,愛國是熱血,也是內斂。前者,憶及聞一多先生悼念李公樸烈士的最后的演說;關于后者,腦海中滿是大家三個月來訓練的場景。

  “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得知媒體評點的國慶看點中沒有背景方陣時,我有些不滿。但是轉念一想這便是用行動證實自己對祖國的情感,而光環是虛妄的。那天看晚會的轉播,注意到當中對反應速率要求更高的“光立方”表演后,覺得自己真是輕松。雖說稱不上艱苦,每一位同學、老師、家長都為之努力的訓練——很了不起。

  《建國大業》觀后感 10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映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云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建國大業》充分利用了電影手法將重大歷史事件進行重現,增強了影片的歷史真實感。如李公樸被害是通過聞一多演講來展示,聞一多及后來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則以畫面來展現。又如用寫意的戰爭場面來烘托建國的艱辛。同時,以大量的鏡頭展現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為建國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這也是空前的.。如展現了敵機轟炸西柏坡某住處未爆炸的炸彈這一細節,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歷史真實感。

  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后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于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墻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出于水深火熱之中,在這個曾經一度輝煌耀眼的東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戰火,滾滾的狼煙。

  看著電影,想著歷史,心中無限感慨。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祝我們偉大的祖國60歲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建國大業》觀后感 11

  為了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校組織學生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建國大業》。看后,我們的心情非常激動。

  《建國大業》鴻篇巨制,催人奮進,發人深省。該片以新中國開國大典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同舟共濟,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歷程。

  影片中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1945年8月,抗戰勝利了,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整個中國似乎要呈現出一片祥和的局面。但是,蔣介石無法容忍他的強勁對手---共產黨的存在:一方面發動了對共產黨的內戰,一方面炮制召開首屆國民大會的獨角戲,并對民主黨派大肆迫害鎮壓,撕毀了《雙十協定》。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共產黨的做法恰恰與其相反,洗耳恭聽各個黨派的聲音,坦誠接受各個黨派的意見,使得大批民主人士在共產黨的誠懇邀請和精心安排下,歷經艱險,從蔣管區、從香港、從國外紛紛奔赴解放區,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統一戰線不斷發展壯大,最終取得偉大的勝利,締造了一個全新的共和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謀幸福,勝利最終屬于這支“得民心者”所領導的軍隊。

  影片中最令人難忘的是:1949年的10月1日,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期待已久的開國大典。伴隨著聲聲禮炮,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天安門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了,頓時,天安門廣場上歡呼聲、掌聲響徹云霄,曾經飽受壓迫的勞苦大眾翻身做了主人,久違的笑容洋溢在他們的臉上。一股民族的自豪感頓時在心底萌發。這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是我們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先烈們奉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卻在所不惜。

  今天,偉大的祖國已經走過了她的70華誕。我們歡欣雀躍,中華民族振奮鼓舞,全球的華夏兒女因為中華民族的強大而揚眉吐氣。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神州大地重新煥發了光彩,中華民族自立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東方巨龍騰飛了!

  《建國大業》觀后感 12

  以前,時常像別人說。如果自己以后若是“才高八斗”就一定報考歷史專業。這么說一方面是想說自己是有理想的,一方面表明自己“志存高遠”。是的,歷史是“高遠”的,那樣高遠,而我卻淺薄十分。歷史并非是完全的鮮衣怒馬繁花似錦,事實上它很殘酷,戰爭和暴政足以將它涂抹的血跡斑斑、鮮血淋漓。

  《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帷幕。演繹了一場大氣的時代風云。在那樣一個激烈角逐的年代,似乎蔣介石的勝利無可爭議,中共實力懸殊毋庸置疑,然而歷史的結局卻不得不讓我們重返那早已消逝的云煙往事中,尋找勝敗逆轉的答案。

  開場,陳紹寬前輩一句“中國人打中國人,這種事我不干”不由讓人心生敬畏。白晝時馮將軍提著燈籠找老蔣時一句“不提燈籠我看不到光”體現了社會的黑暗。李公樸過世后,聞一多先生激越的講道:“李先生,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所說的,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說的話”給我留有深切的印象。是的,用自己的筆,勾勒出紅旗炙熱。用自己的話,描繪出山河秀美。有華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些年,我們得了民主自由卻忘了倫理綱常,我們擁有了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穿起了倍加珍惜的漢裝,卻被說屬于扶桑。

  周恩來、毛澤東這些愛國的領袖,血染江山,打下如今繁榮富強的中國。中國,于他們來不只是生存之所,亦是愛的寄托。77年后我們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上,依舊為愛,延續,傳承。我所在之處,七十七年前是地獄。我踏足之地,七十七年前是尸體。我所愛之地,七十七年前,是刑場。

  不懂madeinAmerica,卻知道中國創造。短暫的兩小時道不盡他們愛過的'熱忱。說不盡解放了上海,打仗累了,無棲息之所睡于馬路上的一幕,宋慶齡為什么看到了中國中共勝利的原因。走過無數泥潭,歷經血雨腥風。毛主席站在城樓上莊嚴的宣布“中國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臺灣那邊,落寞的是蔣介石的身影……

  甲午已去,乙未又至,方知愛歷史不為“志存高遠”,只為拾起我們的歷史,我的祖先,華夏,炎黃。

  《建國大業》觀后感 13

  《建國大業》講述了從重慶談判,到三大戰役以及北平和平解放過程中的歷史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偉大的共產黨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的巔峰。反之,逆歷史潮流而上的蔣介石又是如何無奈地面對和接受了自己的日薄西山。

  看著畫面中雄偉的戰爭場面,我心潮澎湃,又喜又憂。喜的是新中國終于建立了,憂的是國人之間的自相殘殺。我清楚地知道是因為蔣介石想要獨裁,才會讓上百萬條生命白白流逝。相對而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大戰役后,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人和老百姓們一起慶祝的場面,我們看到毛澤東笑得幸福而甜蜜,但那笑容里飽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淚水、多少快樂,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我深深地體會到:國,要自強。當初國共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逆的,可謂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在雙方的對峙和斗爭中,強大的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可最近,網上啃老的年輕人卻日漸增多,整天無所事事,待在家中,靠父輩的接濟度日。對此,我只想說:“如果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存著這樣的念頭,那么我們的祖國定當日漸衰落。不僅辜負了抗日先烈們,而且必將喪失與世界強國抗衡的能力!”

  我也深刻地明白了:人,要堅強,共產黨從開始的幾十條步槍,到后來的飛機大炮,百萬雄師,經歷了太多起起落落,困苦艱難。但毛澤東從未動搖過要救治中華民族的決心。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每天在冬暖夏涼的教室中學習,還總是叫苦連天,總是被一丁點的小困難、小挫折打敗,捫心自問:我們足夠堅強嗎?

  我也懂得了:人,要團結。經歷了十二年抗戰,人民本已苦不堪言,可就因為人心不齊,才會發生后來的四年內戰。我常常看到這樣的話:“不會吧,和日寇打了那么多年,中國人怎么還會自己打自己!”可這樣的事情就是發生了,發生在了幾十年前那個不堪重負的舊中國。人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同學鄰里,都應該團結一心,一致對外,不能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爭執。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

  再回到影片剛開始的畫面,那莊嚴肅穆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在我眼里,升起的不僅僅是一面旗幟,還有一個國家的奮起與尊嚴。

  從此,一個強大昌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高屹立在了世界的東方!

  《建國大業》觀后感 14

  昨日單位組織一起去看最近相當火的《建國大業》。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平常總是看一些網絡版的,一是沒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沒有人值得我陪去電影院看。首先我要說一下,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呵呵。《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布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后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刻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后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刻里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能夠理解的,至少我是理解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艷”的,在形體有差距的狀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后,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貌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嘆,但是之后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么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貌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知道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能夠說他們的主角,不用大腕也能夠演,大腕的加入能夠說是錦上添花。

  最后,我覺得《建國大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也許是正因我第一次進影院的原因吧,對這部影片感覺挺好。

  《建國大業》觀后感 15

  昨天單位組織一起去看最近相當火的《建國大業》。這還是我第一次進電影院看電影,平常總是看一些網絡版的,一是沒有人陪我去影院看,二是沒有人值得我陪去電影院看。

  首先我要說一下,去影院看電影還是相當不錯的,呵呵。

  《建國大業》作為為祖國六十年獻禮的影片還是相當不錯的。我不是說明星的多少的問題,而是它的故事的整體布局,它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它整體氣氛的烘托都是相當不錯的。

  從抗日戰爭勝利的重慶會談到最后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中間四年多時間中的共產黨,國民黨和各個民主黨派之間的種種變化,糾葛都一一的展現。有人在看完后說,電影顯得有些倉促,各個時期過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說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面展現出全景的建國過程,不管對誰來說都是相當困難的,韓三平的這種表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

  再說說具體的表演,張國立的蔣委員長無疑是“驚艷”的,在形體有差距的情況下能夠用神情,用內心把人物刻畫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慶齡,宋美齡兩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當不錯。國母淡定自若,榮辱不驚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齡為黨國四處奔波,可謂嘔心瀝血。王學圻事業的大爆發真是誰都擋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沒有給自己丟臉。

  再說唐國強自從開發出來演毛主席之后,我覺得就基本是那個樣子了,《長征》首次見他確實感到驚嘆,但是后來的.所有影視劇包括《建國大業》,我感覺沒有什么進步了,也許這就是極致了?也許毛主席真的就是這個樣子了?也許是審美疲勞了?咱也不知道了。劉勁等特性演員的表演在劇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進。民主黨派領導人的扮演者給人新奇,贊嘆的印象,民盟,民革這些主要領導人個人性格魅力的展示無疑是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甄子丹,趙薇,馮鞏,章子怡,苗圃,郭德綱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他們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說是錦上添花。

  最后,我覺得《建國大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我第一次進影院的原因吧,對這部影片感覺挺好。呵呵!

【《建國大業》觀后感】相關文章:

建國大業觀后感01-21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01-22

建國大業觀后感02-03

建國大業觀后感01-22

建國大業觀后感01-29

《建國大業》觀后感01-28

《建國大業》的觀后感07-19

《建國大業》觀后感10-06

建國大業觀后感范文01-28

觀《建國大業》有感01-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天天在线视频精品分类 | 午夜一区二区亚洲福利VR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网站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